新京报|在什么样的社会里,人们更可能持有偏见?( 五 )


我们必须承认 , 在群体间纠纷中 , 区分现实冲突和偏见是极为困难的 。 让我们考虑下面这个事关国家间利益冲突的案例 。 1941年12月7日 , 日本军队轰炸了珍珠港 , 这对美国的利益和安全构成了实际的威胁 。 美军立即做出了反抗 , 并进入了战争状态 。 在这一事件中并未涉及偏见 。 然而 , 不久之后 , 针对日裔美国人的迫害就接踵而至 。 没有任何一例关于日本人暗中破坏美国社会的流言得到了证实 , 对日裔美国人的强制搬迁计划也是残酷而无必要的 。 与此同时 , 美国对日本普通民众的看法也形成了一个典型的模式:他们都是些“老鼠” , 只适合被消灭 。 因此 , 从冲突的现实核心开始 , 迅速发展出了一种不切实际的偏见情结 , 这对处理实际问题毫无帮助 。 (更利于赢得战争的举措应该是让日裔美国农民继续粮食生产 , 这样还能避免迁移和关押他们所需的花费 。 )
尽管做出这样的区分很难 , 但我们认为 , 在处理任何特定的民族冲突或少数群体之间的经济冲突时 , 对局势进行理性分析通常是可能的— 这样 , 我们就可以将局势中固有的竞争因素和与之伴生的偏见区分开 。
剥削优势
在前一章中 , 我们简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 即资本家为了更好地控制他们所剥削的无产阶级而助长偏见 。 如果我们对这一理论在经济层面之外进行推广 , 即剥削发生在很多层面 , 任何形式的剥削都会导致偏见 , 这一理论就会变得更可信 。
凯里·麦克威廉斯(Carey McWilliams)针对反犹主义提出了一种剥削理论 。 他指出 , 社会对犹太人的排斥 , 始于19世纪70年代 , 这时工业与铁路成为财富之源 。 这一理论认为 , 大亨们感到他们所掌握的新权力并不十分符合美国的民主信仰 。 所以 , 他们企图将问题转移至别处 , 让人们认为犹太人才是真正的恶棍 , 是犹太人导致了经济上的漏洞 , 策划了政治上的欺骗 , 导致了社会道德的堕落 。
另外 , 有人可供俱乐部和住宅区排斥驱逐 , 有人可以充当贱民阶层 , 使暴发户和势利鬼可以尽情踩在脚下 , 也是件方便的事 。 反犹主义因此也成了“特权的掩护” , 一个便捷的合理化借口与逃避责任的方式 。 暴发户们鼓动劳工们接受这一流言 , 并将自己遭遇的问题归咎于犹太人 。 这样做就将人们的注意力从工厂主的行为上引开了 , 使得工厂主们不需要改变自己的压迫性规则 。 资本家资助了这一流言的传播 , 旨在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犹太人的不善行为上 。 这一剥削理论认为 , 偏见为资本家的剥削带来了一系列各种收益:经济优势 , 社会层面的权势地位 , 以及一种道德优越感 。
同样地 , 针对黑人的剥削也存在许多形式 。 他们被迫从事低收入的体力劳动 , 为雇主带来了经济收益 。 针对黑人的双重标准使得白人男性能够接近黑人女性 , 却不允许黑人男性接近白人女性 , 这让白人男性获得了性收益 。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黑人在智力上更低一等 , 这使白人在面对黑人时自然而然地获取了一种地位上的收益 。 黑人也许会因为被恐吓或嘲讽将自己的选票投给某一位候选人 , 或干脆放弃投票;白人从中获取了政治收益 。 因此 , 从剥削理论的角度出发 , 我们能找到充分的理由解释黑人处于当下地位的原因 。 几乎所有白人男性都能从黑人身上攫取利益 。
新京报|在什么样的社会里,人们更可能持有偏见?
本文插图

特朗普支持者
一位针对特定种族挑起仇恨与敌意的煽动者本质上是一名剥削者 。 他并非直接从少数群体获益 , 他的利益来自于他的追随者 。 当他将自己描绘为拯救大众于威胁之中的救世主时 , 这些追随者也许会将自己的选票投给他 。 一名政客也许能够通过主张“白人至上”而获得连任 , 为了获得选票 , 他总是将矛头指向黑人 。
有时 , 煽动者也能够得到直接的经济利益 。 三K党的高层领导能够从向成员收取初始入会费、会费和贩卖兜帽服饰中获利 。 “欺骗的先知”总是能从偏狭和仇恨中攫取到利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