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在什么样的社会里,人们更可能持有偏见?( 三 )


在结束这一话题之前 , 需要指出的是 , 一个国家中发生的特定类型的危机可能会产生减轻群体间敌意的效果 。 例如 , 当国家整体陷入危机的时候 , 敌对的两群人可能会遗忘仇恨 , 共同合作以克服危机 。 在特定时段内 , 即使是在和平年代互相对抗的双方 , 一旦成为战时盟友也通常会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对方 。 然而 , 严重的国家危机与失范是两回事 。 失范的标志性特征是内部的不稳定 , 而这个因素(无论国家是处于战争还是和平状态)似乎会放大原有的偏见 。
少数群体的规模和密度
如果班级里只有单独的一个日本或墨西哥儿童 , 那么他很可能会成为全班的宠儿 。 但如果来了20 个这样的孩子 , 他们就几乎一定会被与其他孩子区分开来 , 并被视为威胁 。
威廉斯这样阐述这一社会文化规律:
将一个明显不同的群体迁移到特定地区会增加冲突的可能性:
(a)迁移而来的少数群体所占总常住人口的比例越大 ,
(b)少数群体涌入的速度越快 , 发生冲突的概率就越大 。
全美只有约1000个印度人 , 但黑人人口却约有1300万 。 前者往往被忽视(除了个别印度人可能会被误认为黑人) 。 但是 , 如果印度人的数量上升到几十万或几百万 , 毫无疑问 , 那时必定会出现明确针对印度群体的偏见 。
如果这条规律是正确的 , 我们应该能够发现证据显示反黑人主义最为兴盛的地区就是黑人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 。
一项范围有限但设计得很精巧的 , 针对南卡罗来纳州的研究提供了支持性数据 。 1948年 , 第三方候选人瑟蒙德(Thurmond)州长以“州权自治”为主张 , 竞选美国总统一职 。 这一主张主要是抗议民主党在公民权议题上的纲领 。 研究人员戴维·赫尔(David M. Heer)测试了这样一个假设 , 即在黑人人口最为密集的南卡罗来纳州 , 针对黑人的偏见也会较其他地区更为强烈 , 继而使瑟蒙德在该州获得最高的票数 。 结果在很好地控制了其他会影响瑟蒙德票数的变量的基础上 , 证实了假设在很大程度上是合理的 。 黑人人口越密集的地方 , 瑟蒙德得票越高 。
威廉斯所提出的规律中的第一部分认为 , 人口的静态组成是重要的 。 赫尔的研究也支持了这一观点 。
但威廉斯陈述的第二部分更为重要 。 我们很容易就能够证实其效度 。 众所周知 , 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 , 英国的肤色偏见很少 。 在战争期间 , 许多来自美国、非洲、西印度群岛的黑人 , 以及许多马来人流入了英国城市利物浦 。 研究这一情况的里士满(Richmond)发现 , 在此之前极少或根本不存在的针对外群体的排斥情绪 , 随着移民的流入而发生了巨大的增长 。
新京报|在什么样的社会里,人们更可能持有偏见?
本文插图

“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
在美国 , 满足产生严重暴动条件的地区与拥有大量被排斥族群的移民的地区是恰好重合的 。 例如 , 1832 年波士顿发生了宽街(Broad Street)暴乱 , 当时来自爱尔兰的移民人口大幅剧增;1943年洛杉矶发生组特装暴乱时 , 正值墨西哥劳工大量涌入之时 。 同年 , 底特律也发生了暴乱 。 芝加哥接下来发生的种族问题似乎与黑人人口密度的日益增加密切相关 。 在芝加哥 , 一平方英里内居住着9万黑人 , 有时平均17 个黑人才对应一个房间 。 而黑人人口正在以每10年增长10万的速度扩张 。
为了削弱这一因素造成的影响 , 有人认为 , 如果少数群体的成员作为个体分散开来(而非成群聚居) , 就不会遭受如此之多的敌意 。 而黑人居住状况的研究者韦弗(Weaver)认为 , 根据他的经验 , 当单独的一个黑人或几个黑人家庭作为独立的个体迁入中高收入住宅区时 , 人们对其的排斥情绪是逐渐下降的 。 帕森斯(Parsons)指出 , 犹太人的集中性不仅仅体现在他们经常聚居 , 还体现在从事特定的职业之中 , 他的假设是:如果犹太人可以在社会结构中平均分布 , 反犹太主义的情况可能会有极大的缓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