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在什么样的社会里,人们更可能持有偏见?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在什么样的社会里 , 人们更可能持有偏见?
原作者 | [美]戈登·奥尔波特
摘编 | 徐悦东
《偏见的本质》 , [美]戈登·奥尔波特著 , 凌晨译 ,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2020年10月版
一些理论家由于其所受过的训练及其偏好 , 强调文化的因果关系 。 而历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们则对塑造了个人态度的外部影响感兴趣 。 而另一方面 , 心理学家们想知道这些影响是如何被编织进个人生活的动态纽带之中的 。 这两种研究方法都是必需的 。 但我们仅限于讨论前者 , 即文化的因果关系 。
基于我们现在对偏见的了解 , 我们可以说 , 持有偏见的人格将更多地会出现在满足以下条件的地方:
- 社会结构以异质性为特征的地方
- 允许垂直流动性的地方
- 社会正在发生快速变革的地方
- 存在无知和交流障碍的地方
- 少数族裔规模大或者呈扩张趋势的地方
- 的确存在直接竞争和现实威胁的地方
- 在社群中以利益为目的的剥削长期存在的地方
- 管控和节制攻击行为的习俗倾向于偏见的地方
- 为民族中心主义的传统辩护的地方
- 同化和文化多元主义都不受欢迎的地方
异质性
只有在社会的多样化程度相当高的情况下 , 才不会存在“感知警觉点”(perceptual points for alarm) 。 在同质化的社会中 , 人们的肤色、宗教、语言、服装风格和生活水平都是一样的 。 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群体的可见度高到足以围绕其特征产生偏见 。
相比之下 , 在一个多样性强的文明中 , 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分工不同所导致的阶级差异 , 移民所导致的种族差异 , 以及许多宗教信仰、哲学观念上的差异所导致的意识形态差异等) 。 由于没有人能同时代表所有方面的利益 , 最终人们的见解变得各自不同 。 人们为了各自的利益或站到一起 , 或走向对立 。
在同质化的文化中 , 只会出现两种类型的对立 。 (1)他们可能不信任外国人和陌生人(2)他们可能会放逐个别的个体 , 如纳瓦霍人(Navaho)驱逐“女巫” 。 在同质化的文化中 , 仇外心理和巫术在功能意义上等同于针对群体的偏见 。
美国这个或许有着地球上最为复杂和多元的社会的国家 , 为大量偏见和纷争提供了成熟的产生条件 。 差异数量众多且可识别 。 服饰、品味、意识形态上的冲突无法提供帮助反而会催生摩擦 。
本文插图
特朗普支持者
一个社会偶尔或许会表现出一种固化的异质性 , 这种异质化表现出来的形态与同质化是一样的 。 例如 , 在奴隶制存在的地区 , 随处可见的偏见行为并不会引人侧目 。 一旦某种关系被习俗所固化 , 就很少会发生明显的摩擦 。 主仆之间、雇主和雇员之间、牧师与其教区居民之间的固定的生活和互动方式都是这样的例子 。 只有当一个社会中存在社交活动、阶层流动与变化 , 这个社会才能够创造出“活的”异质性 , 才会带来偏见 。
垂直流动性
在同质社会或固化的种姓制度中 , 人们不会将差异看作一种活跃的威胁 。 即使是等级严明的社会系统 , 例如奴隶制 , 当它运转良好时 , 社会上仍然会存在一种关于能否让下层阶级“安分地待在自己的位置上”的焦虑 。 在日本和其他的一些地方已经颁布了法律 , 以固化上层阶级的特权 , 使其不被下层阶级染指 。 因此 , 即使是在固化的种姓制度中也存在一些偏见的痕迹 。
但是 , 当每个人都被认为是潜在平等的 , 并且由国家信条保障了平等的权利和平等的机会时 , 就会出现一种非常不同的心理状态 。 即使是最底层的群体成员也被鼓励去努力奋斗 , 并站出来要求他们的权利 。 于是就出现了“精英的流动” 。 通过努力和好运气 , 出身较低的人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阶层 , 有时甚至能够取代之前的特权阶级 。 这种垂直流动给社会成员带来了激励与恐慌 。 威廉斯(Williams)指出 , 美国社会中有资本主张“美国信条”所传达的普遍价值观的 , 主要是其中最有安全感的群体(例如 , 专业人士和传统的特权阶级家庭) 。 而其他的所有人都受到垂直流动的威胁——这种流动既能使阶级提升 , 也能使阶级下降 。
推荐阅读
- |工作中,什么样的人会被提拔?
- 修复|「济南韩氏郭广科」什么样的双眼皮是失败的表现?
- 穿搭|当季最流行的“毛衣”长什么样?让日本时髦精告诉你,可以照搬
- |什么样的领导不值得员工追随?他们大多都有3个缺点,认清真面目
- |【贝壳成都资讯】居住服务者为职业发展而来,渴求社会尊重
- 琥珀蜜蜡|什么样的琥珀蜜蜡被称作妖孽!!!
- 大学|老师对毕业生的忠告:踏进社会,谨记这3条规则,少走弯路
- 应届毕业生|初入社会的毕业生要求工资8千,老员工不服气,老板做法很解气
- |领导最喜欢什么样的员工?这3种类型的员工,领导喜欢又重用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什么样的玉器值得投资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