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面的大侠|旧文丨欧阳中石的山东印迹:济南发生变化我兴奋


原文刊载于《齐鲁周刊》2014年
他是诗人 , 是书法家 , 是画家 , 也是教育家 , 但他却习惯称自己为“教书匠”.事实上 , 正如陈省身之于南开 , 启功之于北师大 , 季羡林之于北大一样 , 欧阳中石早已成为首都师范大学的一个符号 , 也是中国书法文化教育和京剧表演艺术领域的精神图腾 , 堪称一代宗师 。
“我今年没八十岁 , 八十六啦 , 还有八十岁吗?”2014年6月11日 , 欧阳中石先生在济南舜耕山庄开心地对《齐鲁周刊》采访人员说 , “我不是这家、那家 , 我不配 , 就是一个真正的、地地道道的教书匠 , 这个城市是培养我的地方 , 我也始终在这里成长 , 这个城市破旧我感到亲切 , 发生变化我感到高兴她的发展 。 ”
之前 , 《齐鲁周刊》多次对欧阳中石先生进行过专访 , 他也对《齐鲁周刊》的发展给予着关心 , 包括“刊头”中的“山东舆图”是否破坏汉字整体美感的建议 。
蒙面的大侠|旧文丨欧阳中石的山东印迹:济南发生变化我兴奋
本文插图

“我就是一个真正的、地地道道的教书匠”
5月20日 , 86岁的欧阳中石早早地来到首都师范大学校园 , 新一届书法专业博士生论文答辩会将在他所创建的首师大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举行 。
首师大的学生们早已认识了欧阳中石手持拐杖的身影 。 虽是耄耋之年 , 白叟依旧坚持上课 。
“先生常说 , 我们许多时候只需要做到不苟且 , 就很了不起 。 但许多时候 , 我们对很多事情仍是苟且 。 他对任何事 , 从来都是尽力而为 。 ”欧阳中石的博士生叶培贵曾这样告诉采访人员 。 从风华正茂到鬓发如雪 , 从小学教员到博士生导师 , 与讲台为伴的60多个年头 , “教书匠”的称号是欧阳中石一生的骄傲和牵念 , 远胜于那些光华四射的各色头衔 。
“我教过小学 , 教过初中 , 后来教师范学校 , 教大学 。 ”欧阳中石饶有兴致地对采访人员讲起他的“教书匠”生活生计 。
1928年 , 他出生于泰安 , 曾在泰安、济南等地读过小学 , 后到济南一中读书 。 毕业后 , 在济南一所小学当了教师 。 1951年 , 他又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学专业 , 毕业后便成为师范教育界的一员 。 1981年 , 他结束了28年中学教师生活生计 , 调入当时的北京师范学院 。 学校把“语文教改”的但愿寄托在他身上 。
四年后 , 欧阳中石主持的成人书法大专班如期开课 , 这在全国“只此一家”.
教室里人头攒动 , 欧阳中石在讲台上侃侃而谈 。 当时 , 为他站脚助威的有季羡林、金开诚、饶宗颐等名家硕儒 。 无疑 , 这是他振臂云集的文脉和人气 。 在这群文化前辈手上 , 一个崭新的高教学科体系正一砖一瓦地筑成 。
“那时 , 一个同事秉承校长的意思找我谈开办书法专业题目 , 当时有我的本业 , 搞这个就不是本业了 , 但我又想这是一个国家的题目 , 就提出来建一个书法文化研究机构 。 ”欧阳中石告诉采访人员 , “从开始的大专到本科 , 再到后来的硕士、博士、博士后 , 一点点地起来了 , 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 ”
“这些年或许就是我少无大志、见异思迁、不务正业的一种表现吧 。 ”欧阳中石自嘲 , “从小没想过将来干什么 , 打记事起 , 老师、家里人 , 特别是母亲 , 一直教导自己憨厚宽和 。 因此 , 成长过程中是必然仍是偶尔也不敢说--由于少无大志 。 当然 , 所谓不务正业不是说要干坏事 , 好比我是哲学系逻辑专业毕业的 , 结果从事了数学教授教养 , 这不是不务正业吗?”
欧阳中石笑称 , 无论如何都“不能误人子弟 , 只能自己速学 。 后来 , 又让我去教语文 , 还代过历史课 , 也教过体育、美术 , 再后来 , 学校需要人讲授化工原理学 , 我又边学习边拿起教鞭 。 现在想想 , 也蛮有爱好的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