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旷|高精地图新变数( 二 )


这个道理 , 同样适用于推出丰图科技的顺丰速递 , 无论是出于业务考量 , 还是数据安全 , 顺丰都不会将高精度地图的权利拱手让人 。 对于华为来说 , 推出自己的华为河图 , 对于华为进军车联网、智能汽车等同样大有裨益 。
入口和数据争夺才是本质
巨头纷纷进军高精度地图 , 主要与高精度地图目前的战略地位不无关系 。 具体来说 ,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 巨头押注电子地图主要还是看重其作为流量入口的战略价值;而在智能物联网时代 , 高精度地图将成为一张链接现实与虚拟世界的大网 , 将人与物深度串联起来 , 会产生更大的战略价值 , 这也是巨头争先恐后进入这个赛道的原因 。
在互联网巨头进入电子地图的早期 , 巨头们为了吸引外部公众流量 , 打出了免费试用的策略 。 不过 , 这个策略在吸引外部流量的同时 , 也让其后期变现变得非常困难 。 随着巨头挑起O2O大战以及后面的共享单车大战 , 商业化能力不足的电子地图 , 逐渐成为巨头的O2O配送和共享出行导航的一枚“棋子” , 沦为地图巨头角力的流量入口 。
早在2015年 , 百度便将携程、糯米团购、滴滴等一众“盟友”接入百度地图 , 组成百度的O2O服务体系 。 为了防御 , 高德地图也先后接入了饿了么、口碑以及各类网约车平台 , 加紧线下布局 。 对于当时的百度阿里来说 , 地图主要是发挥流量入口的作用 。
随着O2O大战的谢幕以及共享出行格局初定 , 地图的入口价值不再那么明显 。 而在AI技术发展起来之后 , 以AI技术为核心驱动的高精度地图成了行业新的争夺焦点 。 与之前不同 , 这一次巨头把争夺焦点放在了数据之上 。
“与(之前的)导航地图整体三个月更新一次不同 , 高精度地图将(保持)实时在线 , 以毫秒级的速度 , 识别时刻变化的路况信息 , 使车辆及时做出应对 。 ”知名高精度地图厂商四维图新CEO程鹏表示 。 毫秒级的响应速度 , 意味着高精度地图的整个反应过程 , 远远超过了人脑的反应速度 。
同时 , 每一毫秒产生的数据都会适时反馈给终端 , 由此也使得终端 , 产生数以万亿级的海量数据 , 这些数据对巨头进一步强化其AI能力将发挥重要作用 。 另外 , 海量的数据会变成巨头的无形资产 , 并由此从而衍生出源源不断的商业价值 。 这对于瞄准车联网、自动驾驶的华为 , 以及想要做无人配送的顺丰、美团等巨头来说 , 其吸引力可想而知 , 它们参与其中也就不难理解了 。
谁更有优势?
从目前来看 , 高精度地图领域参与的多方力量 , 已经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实力玩家 。 那么 , 在诸多巨头之中 , 谁更有优势呢?
具体来看 , 雄厚的ICT技术实力是华为的最大优势 , 而有了自己的数字地图——华为河图之后 , 华为将能够在出行、智能导航、智慧城市等众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 并且它也能让华为在各领域的战略协同进一步增强 。
对于美团、顺丰而言 , 其在本地生活、同城零售以及配送等领域 , 丰富的业务场景都需要地图的支持 。 推出自己的地图 , 除了可以密切原有的业务闭环之外 , 美团、顺丰也能够在无人配送、本地生活的其他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
从技术上来说 , 无论是华为、美团还是顺丰 , 其在技术上的表现都不算弱 。 从市场表现以及生态协同方面来看 , 作为“新来者”的美团、华为、顺丰等巨头 , 暂时还都与BAT为代表的老牌玩家有不小的差距 。
不过 , 随着各路巨头的纷纷崛起 , 这种优势能否持续仍然是未知之数 。 但对于新入场的玩家来说 , 不管这个差距有多大 , 做地图早已经是其不得不做的关键决策 。 毕竟 , 与长远的核心利益相比 , 暂时滞后的商业化并不是最紧要的事情 。
文/刘旷公众号 , ID:liukuang11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