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没手机支付就不能消费?这是社会文明的倒退

_原题为 没手机支付就不能消费?这是社会文明的倒退
没手机支付就不能消费?这是社会文明的倒退
2020年11月6日 成都商报电子版

新闻背景
近日 , 武汉市民张女士为母亲办理出院 , 特地准备了现金支付余款 , 可是没想到工作人员提示他们不能使用现金 。 更令她没想到的是 , 接下来 , 她又接连在物业、停车场、小卖部碰了壁 , 原因都是对方拒收现金 。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 , 立刻引来不少网友的共鸣 。 没有手机就不能消费了?这是大家的疑问和不解 。
【消费|没手机支付就不能消费?这是社会文明的倒退】保证支付手段的多样性 , 尤其是现金支付的正当性 , 也是对弱势群体的切实保护 。 无论如何 , 科技手段的进步不应演化为变相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
武汉市民张女士的遭遇 , 并不鲜见 。 其实 , 拒收现金本就属于违法行为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 。 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和私人的债务 ,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 因此 , 针对拒收现金的行为 , 消费者完全可以采取投诉、举报等方式 , 维护自身权益 。
可问题在于 , 拒收现金现在已成为一些商家的“潜规则” 。 那摆满柜台的二维码、店员拿在手里的扫码机器 , 无一不在“提醒”我们 , 电子支付才是更“正确”的支付方式 。
不可否认 , 在智能手机时代 , 电子支付让我们尝到了科技进步带来的甜头 , 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便利 。 但这并不意味着 , 现金支付就可以退出历史的舞台 。
首先 , 人民币的货币法定地位不可动摇 。 其不仅是货币 , 更代表着国家法定金融体系的权威与神圣 , 不可等闲视之 , 不可随意亵渎 。 如果整个社会只使用电子支付而放弃现金支付 , 久而久之 , 货币会损失其支付功能 , 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金融秩序和货币地位 。
其次 , 拒收现金也有违公平、伤害正义 。 一旦有偏远地区或者缺少相应设备的消费者无法使用电子支付手段 , 商家又不能接受现金支付 , 就会使一部分人的利益受损 。 这与科技保障民生的初衷 , 无疑是相悖的 。
电子支付得到推崇的原因不难理解 , 可省去更多程序和环节 , 商家得到的是“省事” , 也是安全 。 但是 , 我们特别要警惕的是 , 电子支付手段演变成某种市场霸权:过度鼓吹电子支付的便捷性 , 却忽视了纸币的不可替代性;强求所有人都使用电子支付 , 而将不善于或者不乐意采用这种方式的用户 , 排斥在“主流商业体系”之外 。
应该看到 , 武汉市民张女士还能通过媒体曝光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 但还有更多不会或不具备电子支付能力的群体 , 比如老人 , 则很难在舆论场中掌握“话语权” 。 因此 , 保证支付手段的多样性 , 尤其是现金支付的正当性 , 也是对弱势群体的切实保护 。 无论如何 , 科技手段的进步不应演化为变相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
不同的成长背景、个人喜好、知识能力 , 决定了每个人对于货币支付的态度和方式的不同 。 因此 , 大可不必嘲笑只会使用现金支付的群体 , 也不该把电子支付视作高人一等 。 一个文明的社会 , 本就应该保证价值的多元化 , 保护好每个群体的现实利益 。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李勤余
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 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 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 。 获得合法授权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 成都商报”字样 。 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侵权举报电话: 028-86783636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