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跌落神坛”前的科举制,是盛唐人才选拔的“杀手锏”
一方面唐朝统治者是为了能够利用科举制度扶持寒族势力压制原来的士族力量 , 到了最后却成为了士族力量不断利用科举制维护自己家族利益的工具 。
科举制度作为一项中古时期才逐渐出现 , 并且逐步风靡封建王朝社会的选拔人才的制度 , 对于中古以后中国封建王朝历史的发展具有着深远的影响 。
特别是在封建官员以及相应人才的选拔方面 , 更是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 。
甚至到了宋朝建立之后 , 这种通过科举选拔封建人才的方式已经垄断了当时封建中央政府选拔人才的渠道 , 而这一垄断现象一经出现 , 就存在长达千年之久 , 这是难以想象的 。
【科举|“跌落神坛”前的科举制,是盛唐人才选拔的“杀手锏”】科举制度在现在人看来 , 的确充满了选拔人才的弊端 , 不仅仅是因为其考核的内容十分有限 , 基本上拘囿于儒家的那一套治国安邦、等级有序的思想体系和道德规范之中 。
换句话说 , 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 , 不论是在备考阶段还是在步入考场之时 , 都必须严格按照封建中央政府所制定的儒家思想作为开始范围 , 绝不允许肆意发挥 。
因此这些科举学子在思想、意识形态方面已经愈发僵化 , 特别是在明清时期 。
文章图片
意识形态僵化前 , 科举制度意义重大
延续千年之久的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固然弊端丛生 , 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其对于中国封建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
特别是在科举制肇建之初 , 隋唐时期因为科举制尚没有形成一套僵化的考课体系 , 因此在当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和知识分子 。
他们有许多人都成为了一代名相、文学家、诗人等等 , 这对于中国古代封建文化、政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
《隋朝》载:"以此求治 , 庶幾非遠 。 文武有職事者 , 五品已上 , 宜依令十科舉人 。 有一於此 , 不必求備 。 朕當待以不次 , 隨才升擢 。 其見任九品已上官者 , 不在舉送之限 。 "
科举制虽然在隋炀帝时期逐渐形成了一个考试体系 , 但是由于隋朝盛极而衰 , 科举制真正发挥其选拔人才的作用还是在唐朝时期 。
不过在唐朝时期 , 科举制在前期中选拔人才的作用还不是非常突出 , 因为中古时期的门阀士族的残留势力还是非常强大的 , 唐朝前期的许多政治家、军事家以及文学思想就基本上还是被门阀士族的后人所垄断 。
直到高宗、武后时期 , 统治集团开始大力推广科举制度 , 注重打压士族 , 扶持寒门势力 , 由此科举制才逐渐成为了主要的选拔人才的制度 。
文章图片
风流举子
唐朝时期的教育系统:官学、私学
有唐一代 , 中央政府还是非常注重对于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的 , 由于中古时期逐渐崛起 , 并且最终成为新王朝的统治集团的关陇政治军事集团不断发展 。
再加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士族力量到了隋唐时期依然有很大的影响力 , 这就使得唐朝前期社会依然处于一个士族封建社会政治当中 。
因此 , 贵族、官僚以及勋贵等群体在唐朝前期的势力还是很强大的 , 因此统治者也制定了适应这种贵族政治的教育体系 。
唐朝设置的中央官学基本上是为皇室子弟、贵族子弟、功臣子弟以及高级官员子弟进行教育服务的 , 因此对于一般官僚 , 以及中下层社会的平民家庭子弟几乎是没有机会享受到这种官学教育的 。
一般来说 , 唐朝政府对于官学也进行了细致分科 , 如相继设置了国子学、太学等六个学科 , 其教授的主要内容包括写作、朗诵、算术、书法等方面 。
推荐阅读
- 洪秀全|洪秀全能做天王,为何参加科举考试十几年,连秀才都没考上?
- 文天祥|他的名声比秦桧还差,明清两朝后代一律禁止参加科举,被称作贱民
- 文天祥|害死文天祥的宰相下场如何?明清两朝,孙子被禁科举而偷偷改姓
- 明朝|科举考试有多难?看到明朝状元考试卷,如今能做好的可能没几人
- 士族|中国的士族因科举制度而没落,干掉他们的不是平民子弟,而是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