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选择切胃的年轻人:拿80%的胃换30斤体重( 三 )

那些选择切胃的年轻人:拿80%的胃换30斤体重
手术中 , 矫正管被置入胃中 , 起到引导作用 。 图片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疗中心官网他解释说 , 切胃手术适用的胃矫正管有多个型号 , 但大小并没有较大差别 , 直径均在1.2cm左右 。 选择哪个型号 , 更多是取决于医生的手术惯用习惯 , 而不是病人的体型差别 。“胃是一个有弹性的身体组织 , 切过的胃在休养之后 , 也会根据人体需求慢慢适应 , 能够容纳更多的食物 。 前期切小一点 , 也是要病人能够通过自身消耗脂肪瘦下来 。 在这个意义上 , 标准化的残胃切割还是有必要的 。 ”王存川说 。但目前 , 减重手术仍没有被划为中国手术的标准术式 。 “《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9版)》只是确定了建议手术的人群与胃部切除的大小 , ”王存川说 , “但真正在肚子上开三个孔还是五个孔、用不用引流管尿管、术后应该如何恢复 , 是靠主刀医生和自己团队的经验 。 ”作为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与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 , 王存川透露 , 目前委员会正在申请减重手术成为标准术式 , 预计在明年年初通过 。“减重手术”不叫“瘦身手术”对于白霖来说 , 这场手术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 在他最开始设想中的切胃 , 本应该作为人生多一种的可能而存在 。 现在 , 他的选择权和大部分胃一起装进了标本袋 , 被扔进了明黄色的医疗垃圾桶里 。切胃手术后 , 因为“抑郁” , 白霖也接受了人生第一次全天候的看护式心理治疗 , 催眠让他选择性忘记了一部分因手术产生的负面情绪 。他又一次打开论文网站 , 输入“胃袖状”、“胃”、“呕吐”等关键词 , 企图找到一些补救措施 。 白霖看到一些国外的案例 , 用肉毒杆菌注射在幽门处 , 起到松弛肌肉的作用 , 使得食物能够更顺畅地进入小肠 , 而不是向上返流 。今年四月 , 白霖拿着这份研究找到内分泌科的医生 , 向他复述了一下疗法的实施过程 。 医生觉得可行 , 便为他安排了针剂 。在打完肉毒杆菌后 , 白霖体会到了久违的正常生活 。 他的呕吐频率降低到一天一次 。 但两周后 , 肉毒杆菌失去了效果 。 白霖说 , 他“能感觉到那种细微的不同” 。 随着药效的结束 , 他也立马回到了一天吐三次的常态中 。第二次 , 白霖带来了物理疗法 。 他建议医生使用幽门球囊扩张术 , 用胃镜放进支架 , 起到撑开扩张的作用 。 一次放置的时间是半个小时 , 效果能顶两天 。 最终 , 白霖为自己开出了药方:在更加先进的疗法出现之前 , 一直打肉毒杆菌 。现在 , 白霖开始试着接纳自己的新胃 , 也看到了手术好的一面:毕竟现在他不用刻意健身节食 , 也能维持在之前费力才能减到的体重值上 。 目前 , 白霖172斤 , 他最大的愿望 , 是“表现得像个正常人” 。孟化正在争取向医院努力额外的两间治疗室 , 用来进行术前和术后的心理干预 。 在《精神病学当前观点》2014年刊登的一篇研究指出 , 减肥手术的候选者中有一半是抑郁症患者;孟化希望通过适当的心理辅导 , 让新来的病人明白 , 切胃并不是最后一根包治百病的稻草 , 医生也不能指望一台手术解决病人身上的所有问题 。孟化认为 , 减重手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治疗极端肥胖与2型糖尿病患者 , 减重外科医生拥有同样和其他外科医生一样的救人使命 。 这也是“减重手术”不叫“瘦身手术”的原因 。那些选择切胃的年轻人:拿80%的胃换30斤体重
切胃手术中的孟化 。 受访者供图在新京报采访人员的暗访下 , 几家公立与私人医院均同意了一名身高1.62米、体重130斤的年轻女士的切胃请求 。根据2019年出版的《中国肥胖预防和控制蓝皮书》 , 我国超重和肥胖的比例为监测人数的40%以上 。 “中国潜在的病患有这么多 , 行业上存在一切发展过快或良莠不齐的情况是肯定的 。 ”王存川说 , “但更多的人注意到减重手术 , 肯定是好事 , 因为我们也确实在挽救生命 。 慢慢地 , 减重外科一定会走向正规 。 ”“如果有人只是为了体型好看 , 那么我一定会劝他不要去 。 “艾美丽在名为《减重手术后 , 我每天都在后悔》的日记里写道 , ”目前我对手术的后悔程度是50% , 还是觉得很不值得 。不过 , 白霖在切完胃后 , 确实成功拿到了心仪学校的研究生录取资格 。今年九月 , 白霖第一次踏入这片著名歌手、演员的摇篮之地 。 行走在校园之中 , 他对学校“满是俊男美女的幻想”悄悄破碎了 , 擦肩而过的人群中 , 不乏有普通相貌、普通身材的学生 。 至于切胃到底有没有为白霖的面试带来加分 , 也便无从得知 。(艾美丽、白霖、孙蓓为化名)实习生 李雨凝 新京报采访人员 魏芙蓉 编辑 陈晓舒 校对 卢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