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咋看待胡呜昂《一个月就辞职:一个北大女生的求职悲欢 》这篇文章的呢( 三 )


有时讨论过程中节奏很拖沓,个别同学发言时不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啰嗦、重复,思路不清晰,或者对问题的认识太浅,不能给出合理可行的观点。这种时候你就可以适当“跳”出来一点,帮忙做一个推动者:
“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按这样一个框架展开”
“我认真听了前面几个同学的观点,其实我们目前的主要矛盾点在于···”
“我把目前讨论出来的结果整理成这样大家帮忙看看还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
诸如此类的发言。
有的时候组里明显有一些很有想法并且急于占领leader地位的同学,这种时候我一般就会默默“潜”下去。
曾经遇到一次群面,组里一男一女在面试等候的时候就开始为自己的leader地位“蓄势”,一直在介绍自己曾经在哪哪哪面试的“牛X经历”,借机打压身边人的气势。我在旁边一边听一边心里默默想,待会精彩了。果然群面正式开始之后,两位的气场高达两米八,过程中妹子成功KO了那个“曾创造百万收入”的汉子,最终以全程到位的语气腔调、肢体动作结束表演整组讨论。这样的时候我就会躲得远远的,只说该说的话,在对方力hold全场的时候,不抢不怼不闹,安静的看和听。
大家是咋看待胡呜昂《一个月就辞职:一个北大女生的求职悲欢 》这篇文章的呢
扯远了··················································· 回来后当天晚上九点多,在群里陆续有人说查到状态变成“未通过群面”之后,终于收到了通过短信。Yes,成了那幸运的2/10。
来不及欣喜。正当我准备拿出自己之前整理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产品分析准备“临时抱佛脚”的时候,收到了第二条短信。
大家是咋看待胡呜昂《一个月就辞职:一个北大女生的求职悲欢 》这篇文章的呢
令人窒息的操作。
说实话看到“腾讯电脑管家”几个字,我心里真的是有点崩溃的。这个产品我完全不了解。
虽说身为信息学子,却天生对技术不敏感,不会装系统、更不会修电脑,装个大信息必备的Multisim、Xilinx都要折腾半天最后还得请大佬帮忙的菜鸡,对这样一款PC机必备的软件,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了。
至于它的产品定位、差异卖点、市场现状等等一系列背景情况,它目前有哪些功能,主要的用户群是什么样的,市场上对这样一款软件的评价如何,还有哪些尚待满足的需求,甚至什么是所谓的“预期量级”、如何去合理地估算并给出这样一个数字,更是一片空白。
但是现在,我就要为它制定未来发展战略、设计新功能、进行预估和推广了。
脑子里只剩下张惠妹的歌:
“我想哭但是哭不出来·······”
但是我成功完成了这个在第一瞬间的我觉得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完成的很好。(这里大写地感谢一下等我定稿等到凌晨又接棒帮我肝PPT肝到夜里三点的大佬同志!)
好到什么程度呢。
不止是面试时隐隐感受到的到面试官很是赞许的惊讶和带着认可的追问:
“你为什么会提出这个功能”
“你怎么知道这是一个办公痛点”
“有多痛”
有多痛…当时的我一脸懵逼。心里想:
“大概···很···很痛吧”
痛到面试结束后两个多月的今天,看到腾讯电脑管家推出的一个新功能。
大家是咋看待胡呜昂《一个月就辞职:一个北大女生的求职悲欢 》这篇文章的呢
也许不是我走了狗屎运。是面试官看到了我的可能。 当然,这一轮专业面不会只问你和这个PPT有关的问题,那也太友好了。快速追问完所有昨晚准备的东西之后,真正的面试开始了。这一轮一向是压力面,不管是之前看的的面经还是之后和面过的人交流,所有人的评价就是“追问追问追问,直到你投降或者他满意”。
爸爸就是爸爸,压力面让你没有丝毫松懈的机会。
一个小时后从房间出来,出了一身的汗,大脑却莫名兴奋,沉浸在刚刚面试的节奏里,激动难耐。连着给两个不同的朋友打了电话,把刚刚面试的全过程从头到尾各讲了一遍,才稍微平复了点。
太刺激了。
“面试结束感觉自己扶着墙走到酒店一楼大厅,突然接到一个广东深圳的陌生电话,忐忑着接听,传来对方严肃而平和的声音:
“ZL你好,我是刚刚的面试官” 说起我的总监面,感觉像拍电影一样。
大家是咋看待胡呜昂《一个月就辞职:一个北大女生的求职悲欢 》这篇文章的呢
当天晚上又是差不多的时间,收到了参加第二天总监面的短信。
腾讯的总监面并不是一般意义上“聊人生”的boss面,而是加强版的压力业务面。这一面也是我在腾讯面试第一次过了预定时间还等了很久的,可见前面面的有多艰难和慎重。
我的面试官是MIG事业群的总监,50左右的男子,说话很温柔很谦和,但是每个问题的力度丝毫不减。很多问题要比前一天的还要深挖,看重对用户需求的感知,并且很考验的你对产品是否真的理解。
比如,你挑一个你熟悉的产品,我们来聊一聊。尽管我抛出了我准备的东西里最有把握的来应战,但对方明显认识比我深刻的多。每个问题都让人感觉有点难度,不是张口就能回答的,一步一步在他的提问和追问中,不断push自己快速地思考和整理,组织出像样的答案。
这种压力面,不是心理防线崩溃的压力,不是有些公司面试过程中给你一种不尊重、不想听你再说下去的压力,也不是一昧的diss你的回答(当然并不认为这样做不合理,这也许恰是你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真实情况,是这个岗位需要具备的应对能力)。腾讯的压力面更多是对创意和潜力的激发,在追问和否认中让你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得到令双方满意的结论。
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教师,不停地设问、启发、引导,希望从你嘴里说出他心中的正确答案。要是得到的答案不太满意,会说“我觉得不太对,再想想”。
以至于我有天在刷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区时,猛然想到面试时和他讨论到的关于这个的一个问题,恍然大悟。夸张到想要立刻找到他跟他说“我知道你当时为什么不太满意了,我说的不对,正确答案是XXX”,这样的心情。
哪怕最后不通过,我都会感谢他吧。在短短的面试过程中给我的考验和收获。
面试结束感觉自己扶着墙走到酒店一楼大厅,突然接到一个广东深圳的陌生电话,忐忑着接听,传来对方严肃而平和的声音:
“ZL你好,我是刚刚的面试官,刚才有一些问题忘记问了。你觉得现在的大学生在家庭关系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在遇到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心理和参与度,相比于高中生来说谁会更叛逆。如果让你设计一款针对大二大三学生的软件,你觉得它的核心功能应该是什么,以及为什么相比大一大四的,你这个产品的核心功能对他们更有价值和吸引力。”
问题很长,记忆中大概是这样。突如其来的加试,却并没有给人刁难或者压迫感,语气温和认真得像很真诚地想跟你讨论一个我正在思考的问题。
来不及紧张或退缩,在对方开口后就深吸了一口气摩拳擦掌准备应战。
(此处省略一万字···)
后来我收到了HR面的通知,再后来在国庆小长假的前一天,收到了offer。
这就是我在腾讯面试的全过程,很幸运,很刺激,很满足。
第四章
“既然已经撞开了门
为什么不进去看看呢”很多人看到这里会觉得,我的秋招已经结束了。但是十月,地产秋招热潮来袭,我又一次一头扎了进去。
那段时间纠结到了极点。
很多年轻朋友一致认为已经有了最好的结果。
家里的长辈却如坐针毡坐立难安。
有几天妈妈每天打一个电话,主旨只有一个:
“别去深圳。”
出去工作会遇到很多事情是你没办法想象的。
你在那么远的地方生个病我们都没法赶到。
那边竞争压力很大,你身边又没个亲戚朋友。
你一个女孩子这么拼干嘛。
父母都希望你能留在身边。
各种话听了很多,嘴上坚持着,我的心里却也开始打鼓。
有时候会觉得烦躁,不想再听下去。
别再说了。
再说下去我怕我会动摇。
我能行吗。
我不知道大家都会怎么做,在梦想和家庭发生冲突的时候。
记得一位朋友说过,在不确定是不是梦想的时候,有什么理由离家万里呢。
最终采用了让双方都妥协的方案:
“我再试试地产,也许能留在江苏。”
终面一开始其实就注定了结果多半是不通过,因为遇到这样的面试形式,而你不愿意去做挑战自己性格的事。 地产其实投的不多,真正参与到面试的只有万科、融创、保利和仁恒。都简单的聊一聊。
万科应该是我秋招中最大的遗憾。传说中的“彩虹七面”差了最后一个颜色。
简历,笔试,群面,HR面,专业面,终面,体验之旅。止步终面。
算是很有特点,万科的终面是压力面,而且是3对10的群面形式。事先让大家准备了个人风采展示环节:1分钟自我介绍、2分钟“大学期间最成功的事”、2分钟“大学期间最失败的事”。进去之前听到前面的反馈说,针锋相对,很压力,场面很凶残。
果然进去后一坐下来面试官说:
“每人计时三分钟个人展示,发言不设顺序,准备好就开始。”
当时心里就凉了半截。
这种形式需要“出头鸟”,但是习惯于“在平静中散发魅力”的我,在这种场合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退缩。
就在思考的功夫,一个同学已经“先发制人”,以优秀者该有的姿态开始了这场面试。
后来我在“别着急,再等等”和“我准备好了,下一个就发言”的心态中,“抢”到了倒数第三个发言。
开头劣势。
然而这不是我此场面试中唯一一个错过的机会。
这样的面试形式中,出于公平,面试官会随机点名发问,每个人都会得到1-2个属于自己的发言机会。如果能好好利用这次回答机会,就能在“平均”的十个人中有脱颖而出的机会,从而在这次面试中站稳脚跟。
但机会和机会之间,是有区别的。
一些相对来说有挑战性的问题,对面试者来说往往就是有机会“发挥”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机会往往会给在开头的自我介绍中最让她记住的人。这样的人数在10个人的群面中通常占到1-2,我们组是3。
但我并不是那1/3。
面试进程过半,我发现自己还没有这样的“好机会”。
就在这时面试官说:
“现在有两个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我事先不会告诉你们问题是什么,有谁想来试一试的。”
如果有这样一个情况在你面前,你会怎么做?
当时的我做了选择沉默的“大多数”。
大家是咋看待胡呜昂《一个月就辞职:一个北大女生的求职悲欢 》这篇文章的呢
终面一开始其实就注定了结果是不通过,因为遇到这样的面试形式,而你不愿意去做挑战自己性格的事。
所有的机会都是自己争取来的。
而我最大的问题在于在这样的状况面前,往往会犹豫不决。
心里知道不成功的原因,当时却没有选择去突破和改变。
所以叫遗憾。
再说说融创。据说在地产有种说法——有一种营销叫融创的营销。面试形式大概可以评为最不按规矩出牌之一(大概仅次于有一家“密室逃脱”emmmm)。营销传奇线校招首轮面试,群面,“谁是卧底”。
抱着就算面试不过也一定要去玩个游戏的心态参加了群面。
虽说组里有一些不太熟悉规则的同学,有个兄弟更是开口第一轮描述就赤裸裸地让平民词曝光在所有人面前了,但不得不说还是挺有意思的体验。
特别是有个哥们发言姿态全程是:
“现在X号是全场身份最高的”
“XX号又是我认的平民”
“在我看清自己底牌的情况下·······”
当时差点没忍住笑,恨不得一把握住他的手:“兄弟下来以后狼人杀走起?”
大家是咋看待胡呜昂《一个月就辞职:一个北大女生的求职悲欢 》这篇文章的呢
不过故事到这里就没有后续了,二面撞上仁恒的终面,于是放弃了。后来听身边的朋友说融创营销线进终面的还是挺多的,虽说没机会参与不过还是一直保持关注哒。但是融创的营销不管是策划和案场,所有营销线统一都要从置业顾问做起,这也是自己当时犹豫的一大原因,因为我觉得我做不来。
仁恒。因为实习结缘的公司,有着自己很喜欢也很敬佩的师傅、领导和同事,认识了一群优(di)秀(chan)的(quan)实(wei)习(lai)生(da)们(lao)。虽说相对来说规模和市值都小很多,但是有着极高的业内口碑、有着对自己的品质很认可的多年来一直经营有方的高端客户群,是一家“小而美”的公司。算是走实习留用的途径,直接参加了终面,在经历了一番“坎坷发展”后收到了offer。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没能牵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