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局势|一支防险救生部队的求胜法则( 三 )


一年后 , 吸纳先进经验 , 同时总结过往的一些教训 , 支队《潜水员管理细则》落地 。贾春光成为第一批受到系统化管理的潜水员 , 一条成长的路径在他面前铺开——
经过评估 , 贾春光初步具备50米水深潜水作业能力 , 但在水下电焊切割等技能上还有欠缺 。遵照《潜水员管理细则》 , 他还要到集训队里去淬炼 。也正是从那时开始 , 贾春光踏上了潜水生涯中艰难的“考级”之旅 。
谈到自己考级之初的时光 , 贾春光向采访人员展示了他从当学员起便随身携带的《潜水规则》 。该“规则”第一课便是教会所有潜水员如何保护自己 。这个特殊的“战友” , 陪伴他平安度过了淬炼过程 。
贾春光最近又准备参加潜水员等级评定 , 他要在考试前时刻保持最佳状态 。“眼前的目标一个是完成四级潜水员能力认证 , 可以执行更多种类的任务;另一个就是督促大家学好各项规定 , 在顺利完成任务的同时 , 延长职业生命 。”他说 。
如今 , 经过几次等级评定 , 贾春光已经成为一名初级潜水指挥干部 , 培养出10余名等级潜水员 。
像贾春光这样的干部 , 该支队还有很多 。他们在各自的管理岗位上 , 能力素质得到稳步提升的同时 , 依规依法的意识愈发坚定 。
正如该支队一位领导所言:“规定是血的教训积累下来的经验 , 是防范风险确保安全的法宝 。依规依矩 , 风险可控;无视规矩 , 头破血流 。”
空中直升机大面积探扫 , 水面舰船紧急前出 , 水下声呐精准捕捉 , 一连串搜索动作赢得了指挥室内阵阵掌声 。
两个月前 , 在一场背靠背、全流程、全要素的援潜救生项目检验中 , 该支队防救技术室徐俊平工程师的援救方案得到了考核组一致认可 。令考核组没想到的是 , 这套高分方案竟脱胎于一本“行动指南” 。
徐俊平所在的防救技术室收集了大量救援数据、国内外救援案例和学术上的技术突破 , 形成了针对不同作业环境、不同作业对象、不同作业方式的若干套流程 , 记录了险情判断、处置方式、各步骤要点 。这本厚厚的汇编被任务官兵们亲切称之为“行动指南” 。徐俊平此次成功的方案正是脱胎于“指南”中收录的一组成功处置的经验 。
“救援无定法 , 但目标就是使潜艇成功脱险 。险情不可预测 , 但我们可以用最基本的方法 , 给出最实用最管用最好用的措施 。”徐俊平说出了参与编写“行动指南”的初衷 。看着这本“指南”成为该支队援潜救生的重要参考“母法” , 他倍感自豪 。
“带着方案预案下水底气足 , 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 , 全部了然于胸 。”某次任务现场 , 潜水员单峥首次独自下水就按照要求顺利完成任务 。
来源实战 , 反哺训练 。徐俊平通过经验总结、实战检验、逐步优化战法训法 , 让援潜救生行动有据可循 , 有据可查 。
吃别人的堑 , 长自己的智 。翻看过“行动指南”后 , 考核组为该支队的做法点赞 。
南海局势|一支防险救生部队的求胜法则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舰载小艇与母船配合开展营救演练 。张东杰 摄
前人趟路有秘籍 , 后人传承有借鉴 , 危急关头有担当 , 新人抢险不畏难
——开拓进取 , 总结经验 , 形成经验 , 防救人屡屡化险为夷
家有一老 , 如有一宝 。一级潜水员周永生是该支队潜水专业的宝 。
讲起自己26年潜水生涯一次次面对的危险 , 周永生表情异常淡定 。其中 , 有一次潜艇救援行动让他记忆犹新 。
几年前 , 周永生在援救某潜艇的关键时刻突发险情:潜艇与救生母船连接的管道发生故障 , 造成潜艇与母船通信不畅 , 氧气供应也被掐断 。
此时 , 周永生的水下作业时间也到达规定的最大时限 , 必须立即出水 。就在他游向船尾准备检查螺旋桨情况时 , 通信中传来了结束作业、立即上浮的指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