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创作只用了半个小时 让整个民族一起沸腾
征途激荡英雄战歌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创作始末
■周振华
鸭绿江畔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内 , 陈列着一张信笺:红格竖排 , 蓝黑色墨水字迹 , 在已经发黄的左上角 , 标注着“稍快 , 雄壮有力 , 充满信心” 。
这件珍贵的文物 , 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手稿 。
这是一首为英雄谱写的歌曲 , 是伴随勇士们奔赴战场的铿锵旋律 。谈起抗美援朝 , 人们都不由得会想起、甚至唱起这首排山倒海、响彻云霄、气势恢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这首歌曲调激昂 , 雄壮 , 进行曲式;歌词洗练 , 准确 , 催人奋进 。无论词或曲都给人以勇往直前、锐不可当的力量 。就是如此简短、简练的一首歌 , 却凝聚起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强大力量 , 激发起几万万同胞共同的爱国热情 。这在世界音乐史上亦非常罕见 。岁月峥嵘 , 70年过去了 , 如今的人们仍被这首歌的铿锵旋律所震撼、所激励、所感染 。
歌曲的词作者麻扶摇 , 当时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炮1师5连的政治指导员 , 生于1927年 , 创作这首歌词时 , 年仅23岁 。曲作者周巍峙 , 当时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 , 生于1916年 , 创作这首歌曲时也才34岁 。信笺上的标注 , 便是周巍峙所写 。
这首歌创作于1950年 , 我是听着它长大的 。当听了无数次、唱了无数次后 , 我对词曲作者充满了敬意和爱戴 。他们怎么能写出如此贴切的词与曲 , 让几万万同胞的心跟着它的旋律一起跳动 , 使整个民族都跟着一起沸腾呢?有一天要是我能够亲眼见到词曲作者 , 那该多好啊!想着想着 , 我还真就如愿以偿了 。若干年后 , 我有幸因工作的关系见到了他们其中的一位 , 曲作者周巍峙 。
周老很早就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音乐家 。1934年至1937年 , 他在上海从事左翼文艺活动及进步出版工作 , 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执行干事 , 组织领导群众音乐团体从事抗日救亡歌咏活动 , 在工人、学生及店员中开展革命工作 。抗战期间 , 他创作出大量抗日歌曲及合唱作品 , 如《前线进行曲》《上起刺刀来》《八路军和孩子》等 , 还参与《两年间》《相信谁》《不死的老人》等歌剧的创作 。他20岁的时候 , 编辑出版了第一本救亡歌曲集《中国呼声集》 , 产生很大影响 。1939年 , 23岁的他指挥演出了《黄河大合唱》 。长期的艺术实践 , 使他的艺术才华不断提升 。正是有了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创作积累 , 他后来才可以写出惊艳四方的旋律 。
他每次来昌平或是我去他家里 , 我俩都要聊上一阵子:聊文艺 , 聊创作 , 聊他在延安时期的点点滴滴 。其实我最想听、最想了解的 , 还是他那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创作过程 。因为这首歌已经渗入到我的骨髓里 , 怎么听也听不够 , 常听常新 。有一次 , 我到他家里看他 , 实在抑制不住 , 便切入了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创作的话题 。
当时我问他 , 这首歌曲的创作 , 是不是上级给的任务 。周老很严肃很认真地回答我说:“这完全是发自我内心的创作诉求 , 完全是自觉的 。当时战争箭在弦上 , 全国人民同仇敌忾 。我也是中华儿女其中的一员 , 所以必须要第一时间做出应有的反应 。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义务和担当 。”
我曾经有个疑惑 , 志愿军出征时为了保密 , 渡江的时间是每日黄昏至翌日4时 , 部队是在夜间悄无声息进入朝鲜境内的 。这样还怎么唱着这首歌行军呢?
那天 , 周老给了我答案:“艺术很多时候是人们心性的诉求与表达 。你要闭着眼睛细细感受和体味部队入朝的画面 。这首歌的创作是抽象出来的精神象征 , 是一种民族大义的情感宣泄 , 是对向我们发动挑衅和侵略的敌人的猛烈回击 。不管我们釆取任何途径 , 以什么方式入朝 , 我们全体中国人民和英勇的志愿军战士都是以这样一种姿态去直面敌人、与敌人较量到底的 。”
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首歌曲?周老端起杯子喝了两口水 , 仔细回忆起了当时的创作过程 。
推荐阅读
- 战俘|这群美国战俘,为何会选择成为中国人民的朋友?
- 志愿军|吓破敌胆!志愿军一人俘获63名俘虏用的一杆什么样的枪?
- 志愿军|“19天生产10万把军镐”
- 冲锋枪|志愿军吓破敌胆的“战力倍增器”
- 50式冲锋枪|志愿军近战夜战的利器:国产50式冲锋枪
- 坦克|“万岁军”的功勋炮
- 中国人民志愿军|“祝你们继续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
- 参军|志愿军老战士朱法印:“心里没有怕,只想着消灭敌人”
- 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白清林:“不管啥样的敌人来,咱都敢打!”
- 赵兴元|志愿军老战士赵兴元:机智勇敢把阵地向前推进300余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