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都市报|【廊坊文化沙龙】黄帝在安墟的九件大事( 二 )
黄帝决定在临时都城——安丘开创墟场(剩余产品交换场所) , 以物易物的产品交换格局固定化、长久化 , “安墟”便应运而生 , 它应该是中华民族历史甚乃至全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集市 。 慢慢地 , “安墟”成为黄帝临时都城的正名而长久流传下来 。
第三件大事
开启了人类跨越穴居、茅居时代 , 实现建屋而居的重大转变和巨大创造
刘凤起介绍 , 安地之所以称为“安” , 最终还是决定于建造并居住房舍这重含义 。 黄帝始经安墟 , 初步实现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安定、安全 。 北方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 , 在黄帝以前及黄帝初期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原始社会早期 , 择穴而居 , 在生产力极低的状态下 , 为防止野兽攻击 , 还要经常更换洞穴 。 第二阶段在能够简易制造和使用工具、逐水草而居的基础上 , 为生存需要有所进步 。 第三阶段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 , 防范野兽攻击渐趋转化为次要的矛盾方面 , 由茅草、树枝和泥土为主要构筑材料的茅草屋开始出现 , 春夏和初秋在平原地带稼穑粮食 , 秋后撤进山里躲避冬季漫长严寒依然是人类生活的常态 。
“这三个阶段表现出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类思维能力尚不具备大幅改变自然环境重压的条件下 , 也不过是以季节和环境为基本依据的‘顺应’ 。 从被动性到主动性、流动性到固定性的重大转折是从黄帝从‘安’地开始的 , 黄帝带领他的子民在这里实现了人类居住方式一场革命 。 ”刘凤起说 。
第四件大事
为第一次社会化大分工定型 , 并为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打下坚实基础
真正的第一次社会化大分工是从黄帝时代 , 自安地开始 。 黄帝在安地止攻制伐使得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 , 形成农畜渔以及采集等剩余产品大量增加的局面 。 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以及对种植业的保护 , 这些都是催生第一次社会化大分工的直接动力源 。
地处平原的安地及其周围的自然条件具备第一次社会化大分工所必需的“地利” 。 彼时 , 安地北部坝上、西北部跨越太行 。 一望无垠的天然牧场水美草肥 , 映入黄帝的眼帘后 , 便成就了一代英主开启人类历史新纪元的起点 。 安地 , 自然而然地成为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首创之地 。
冶铁、制陶、纺织、筑屋等带有专业性的手工业项目在黄帝时代的安地获得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 , 慢慢地从农业这个母体中孕育并分娩出来 。 黄帝在经略安墟的一系列举措为第二次社会化大分工奠基了坚实基础 。
第五件大事
人类服装冠冕初步成型 ,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礼仪系统雏形
黄帝以及部落在服装服饰制作上也遥遥领先于其他部落 。 黄帝的正妃嫘祖 , 其所在的部落以发展桑蚕生产和缫丝纺织为业 。 关于嫘祖故里 , 有十多种说法 。 刘凤起认为应该就是安墟附近 。
古籍多有记载 , 嫘祖为“西陵之女” , 此处所说的西陵是在公式水北岸 , 与安墟隔古桑干河相望 。 具体方位应在今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内的廊坊市广阳区(原属安次)土地上 。
嫘祖所在的部族 , 其图腾为“龙” 。 龙被嫘祖所在的部族尊为公式水的水神 。 龙 , 为公式水之滨带来风调雨顺 , 使得当地农业连年丰收 , 六畜兴旺 , 尤其盛产桑蚕 , 可制华美服装 。 在此基础上创制的礼仪礼节 , 成为中华民族礼仪的摇篮 。
黄帝、嫘祖合婚后 , 黄帝深有感触 , 觉得龙遨游于天地之间 , 能带给人们好光景 。 黄帝“合符釜山” , 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把华夏总图腾统一为“龙” 。 “我们把中华民族誉为龙的传人 , 追根溯源应在于嫘祖部落的龙图腾 。 ”刘凤起说 。
第六件大事
实现由结绳记事向创造和使用文字跨越
仓颉是黄帝的史官 , 出身于结绳记事世家 , 他是黄帝统领下文字创造团队的核心人物 。 “史官”作为记录、保存和传承部族或民族历史的专职人员 , 在无文字时代 , 他们把大量的历史信息记在脑中 , 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历史、文化 , 这就是“史诗” 。
推荐阅读
- 中国文化|收下这份新春好物清单,悦迎“虎”年
- |80万年轻人购买“职场文化”教程,背后的百亿市场值得深思!
- 传统文化|舊藏和田玉籽料“莲纹佛管” .
- 考研|超9成年轻人都想学酒场文化,酒场文化竟催生了专门的职业?
- 中国传统文化|期待服装品牌站稳国潮风口
- 中国传统文化|郎朗两口子合体,吉娜穿旗袍“小蛮腰”太抢镜,别人P都不敢这样P
- 企业文化|职场中,职业功劳,没有苦劳?
- 艺术品|翡翠为何越来越火热?除了文化底蕴外,还有对美好生活的寄托
- 企业文化|当你脑袋开窍,悟到这15点,做事会如鱼得水!
- 企业文化|穷人家孩子,学医学师范是好选择?教师:都不要学,认真你就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