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汇报一下我的新书《川味人间》(更新中)

昨天 , 我收到文化发展出版社寄来的新书《川味人间》 , 这是近年来我陆续写的关于食物的故事的一部合集 , 是我的第十五本书 。 对于写作者来说 , 这还是算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 特别是在最近两年健康状态越来越不理想 , 写作已越来越走入到困境状态下的我 , 是一个小小的安慰 , 这虽然不至于改变什么 , 但至少对看待困难的眼光 , 有点小小的帮助 。 本书一共收录了五十四篇有关美食的故事 , 和三十几幅我自己画的插图 。 对于吃货和对往事有些怀念和y追忆的读者朋友 , 可能会有些共鸣 。 这当下热闹的社会氛围之下 , 这是一篇适合在大树下泡上一杯茶慢读的闲书 。 出版社想在十一月最近一个周末 , 估计应该是周六 , 在成都九方书店搞一个首发式 , 对这个非主流的书是否能找到令主办方满意的参与人数 , 我是没什么自信的 。 在自己订阅号上发布点关于书的信息 , 也算是小小地宣传一下 , 至少 , 大家都在为我忙活的时候 , 我也应该有参与的姿态 。序言那些与味觉相连的乡愁——《川味人间》自序曾颖有些人记事 , 是用胃的 , 比如我的母亲 , 她讲很多故事 , 都能毫无违和感地和食物扯上关系 , 比如幼年时她每天从自己碗里那原本就不多的米里捻出一小撮来 , 到月底家里无米下锅时拿来熬一锅粥让全家度过难关;比如她觉得自己这辈子最愧疚的事 , 就是在贪吃的邻居引诱下瞒着家人在外面偷吃了一口卤猪蹄……像母亲这样的人 , 其实有很多 , 我的老友赵静 , 每一次吃糖油果子 , 就会想起她的奶奶 , 那位身世神秘临死也没人知道她的故乡在哪 , 是否还有什么亲人 , 到成都来之前经历过什么都一无所知的老人 , 只有在面对糖油果子时 , 偶尔眼含泪光闪过的一丝笑意……我多年前一位老同事旭华 , 坚决不吃莴笋 , 一吃莴笋 , 就会想起少年时父亲去世母亲拖着一家人 , 青黄不接时长达一两月以莴笋为主食的岁月 。 和他相同的还有我的岳父及朋友老杜 , 他们不吃红薯 , 或者南瓜……我的好友老廖 , 一个在成都打拼多年的重庆妹子 , 心心念念怀念的 , 是家乡的菊花火锅 , 菊花火锅是妈妈给她讲得最多的记忆——那个时候 , 妈妈还是小女孩 , 一大家子住在一个温暖的大宅子里 , 大门口是一片菊花田 , 所有美好的东西都还在……茶友晃哥 , 早年当过知青 , 他对那段峥嵘岁月的记忆 , 都与食物有关 , 如何用细粮去换粗粮?如何用苦肉计搞伤自己然后到公社屠宰场买病号无票肉 , 又如何将它与萝卜一起用洗脸盆炖上一大盆 , 关上灯摸黑吃 , 以保证公平……小丁是我在贵州做公益活动时认识的一个留守儿童 , 他说起油茶 , 咬牙切齿 , 这可是他们家乡少有的美食 , 没有小孩子不喜欢 。 后来我才知道 , 他在城里打工的妈妈 , 每隔几个月回家 , 都会给他做油茶 , 直到一年前 , 妈妈回来 , 若无其事地含着泪给她炒了一锅油茶 , 便再也没回来……食物 , 在这个时候已不是物质本身 , 而变成了一种情感 , 一种精神状态 , 甚至一种象征 。我也是这样的人 , 我人生中许多美好记忆 , 都与食物有关——幼年时铁匠外公手里捏着的锅巴团子 , 少年时代外婆每天守在我上学路上往我书包里塞的零食 , 初恋时跑到心仪的女孩家里去炒菜 , 惊得对方的爸爸一脸惶惑 。 还有读书时代与同学们一起AA火锅 , 刚结婚时每天和妻子一起啃鸡脚烧豆豆 , 女儿出生后一路给她做蛋烘糕土豆面双皮奶 , 让她的成长史 , 成为一部爸爸学厨史 。 食物因为贯入了浓浓厚厚的情感 , 而变得不那么单纯和简单 。我的一位厨师朋友林六六说:肚子其实比脑子聪明 。 一个人对事物的喜怒哀乐 , 都可以体现在胃口上 。 喜欢一个人和讨厌一个人 , 味觉和胃口可以体现 。 一个人喜欢或讨厌一个人 , 首先是愿不愿意与他一起吃饭开始的 。 而很多人至今还相信 , 拴住一个人的心 , 从拴住他的胃开始 。哪怕有一些主观的偏见 , 但我仍愿意认可这种说法 。 因为多年来 , 我看到听到了太多与食物有关的场景和故事 , 特别是最近几年 , 通过参与大型美食记录片《川味》的制作 , 认识了更多的人和食物 , 以及由他们碰撞和演绎出来的故事 , 这些故事 , 使我更坚定地相信 , 所谓的乡愁 ,其实就是一段又一段久远的回不去的美好记忆 , 那些沉浸在岁月深处的炊烟和田园牧歌 , 那些消融于光阴之中的人和风景 , 因为他们的不可挽留 , 而变得更加珍贵 。这也许就是我们偶尔在吃到某种食物时 , 眼里突然涨满眼泪的原因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 , 我决定将这些故事 , 记录下来 。 因为事先没有做太周密的写作规划 , 所以文本和体例都比较随意 , 大致是以听到什么有趣 , 就记录下来 , 因此 , 它显得既朴实简单 , 又随性随意 。这本书的优点和缺点 , 可能都是这个吧!这些文字 , 得到了《读者.原创》主编王飞先生和文钻图书傅兴文先生的欣赏和支持 , 《意林》《青年文摘》《共同关注》等杂志 , 也陆续做了一些转载和推荐 。 我也在写作过程中 , 凭着当时的直觉 , 画了一些插图 , 希望这些随性的图画 , 也能够与这些与美食有关的故事一起 , 唤起你的乡愁 。在我心中最美的场景 , 是老屋瓜藤下 , 有一处石桌子 , 上面放着刚刚出锅的美食 , 至亲至爱的人们都在 , 一边聊着天 , 一边准备着餐食 , 不远处的桃花树下 , 竹蒸笼里的包子和扣肉正冒着白烟 , 坛里的酒正吐着香气 , 天上的月亮 , 也仿佛陶醉了一般 , 傻呵呵地咧着嘴笑着 。那是我永远怀念 , 却再也回不去的乡愁 。也是我写这本小书的原因 。2020年仲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