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社交产品底层逻辑来预判未来社交领域的机会?( 二 )


通过对这一环节功能设计的创新 , 产品能够吸引到不同的用户 , 营造不同的交友氛围 。 因为在发现环节的差异化 , 不少产品在发展初期都取得了不错的用户增长数据 。
在破冰和信息交换环节 , 部分产品也为用户提供了比微信更好或者是更加差异化的体验 , 从产品形态上来说 , 破冰的形式可以分为两类 , 一类是点对点的破冰形式 , 另一类是群形式的破冰 。
点对点形式的破冰的核心在于帮助陌生用户建立连接 , 降低初次聊天门槛 。 例如 , 探探为用户提供私密和话题两个选项 , 让用户通过一些私密性的问题或是交友类话题来迅速拉近彼此距离 , 模拟年轻人线下交友的场景 。
天眼查APP数据显示 , 探探是一个基于大数据智能推荐、全新互动模式的社交App 。 探探根据用户的个人资料、位置、兴趣爱好等信息 , 计算并推送身边与你匹配的人 , 帮助用户结识互有好感的新朋友 。
|如何从社交产品底层逻辑来预判未来社交领域的机会?
本文插图

|如何从社交产品底层逻辑来预判未来社交领域的机会?
本文插图

对于群形式的破冰 , 比较典型的有两个 。 一个是递爪(引导用户对于一个特定的话题进行讨论) , 一个是微光(引导用户看同一部电影并进行讨论) 。
|如何从社交产品底层逻辑来预判未来社交领域的机会?
本文插图

但是最后这些“微信挑战者”们中的很多产品都销声匿迹了 , 除了马桶 MT 开启匿名社交 , 挑战监管红线 , 子弹短信本身产品设计存在缺陷之外 , 我们认为其背后的原因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在了即便两个人通过这个社交产品 。
在破冰和持续的信息交换从“弱关系”发展到了“强关系” , 却依然不能完成关系链的沉淀 , 思考其背后的原因 , 我们认为核心因素有以下 4 点:
① 最重要的因素是社交是互联网所有赛道中网络效应中最强的赛道 , 而 IM 又是所有社交子赛道中网络效应最强的子赛道 , 如果新产品是从 IM 这个赛道切入 , 那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条”了 。
② 即便“挑战者们”把认为微信已经“老了” , 想切入年轻人的社交市场 , 但是 QQ 又在占据了绝大部分年轻人的社交市场 , QQ+微信两座大山的存在使得行业新进入者的成功几率大大降低 。
③ 上述这些“微信挑战者们”并没有找到一个相对封闭(或不可替代)且相对高频的场景把用户、至少某一方面的主要社交需求都留存在产品内部 , 或者说没有向用户提供脱离自身产品后就无法链接的场景 , 绝大部分产品只解决了用户在很小的一个方面的社交需求 , 功能较为单一 , 最终导致关系链转移到了微信或者 QQ 。
④ 如果是以匿名社交和陌生人社交为切入点的产品 , 受众天花板本来就没那么高 , 只能满足一部分人的社交需求 , 在进一步破圈之前 , 也谈不上和微信的直接竞争 。
而相对来说 , 在关系链沉淀环节做得比较好的产品是 soul , 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 soul 在用户整个信息交换以及后续的关系链沉淀环节 , 引入了很强的游戏化的产品设计理念 , 很好地让用户在整个聊天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得去进入“心流状态” 。
譬如 Soul 设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点亮“soulmate” , 包括适时给出正反馈的消息已读功能等等 , 另外 soul 的私密模式设置 , 向外告知是否想聊天也是离开 soul 场景就无法在微信上获得满足的一项功能 , 有些用户很多 soul 用户甚至直接表示不加微信和 QQ 。
我们认为这些都为 soul 的用户留存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 但 Soul 陌生人社交的切入点又让其天花板受限(截止 2020.9 , DAU 约 600 万) 。
|如何从社交产品底层逻辑来预判未来社交领域的机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