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只想着做最先进的产品,我们就饿死了
华为的成功与创始人的管理密不可分 ,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已经成为国内外企业管理界竞相学习的标杆 。 任正非管理思想的独到之处 , 更是被华为近30年持续高速发展而证实 。 实际上 , 任正非在创办华为之前也没有管理经验 , 他靠着自己不断摸索 , 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和管理方式带领着华为成为世界通信行业领先企业 。本篇文章结合实例 , 解析了任正非几个重要管理思想 , 相信对当今很多企业管理者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下 , enjoy~1.大机会时代切忌机会主义“在大机会时代 , 千万不要机会主义 , 我们要有战略耐性 。 消费者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战略 , 坚持自己的价值观 , 坚持自己已经明晰的道路与方法 , 稳步地前进 。 成吉思汗的马蹄声已经远去 , 现代的躁动也会平息 , 活下去才是胜利 。——任正非”华为公司在通信行业取得的成就 , 与任正非坚持的“拒绝机会主义”战略是分不开的 。 正是因为长期在通信领域发力 , 华为公司才得以不断进步 。 在市场经营战略方面 , 任正非同样坚持踏实肯干、艰苦奋斗的精神 , 拒绝机会主义 。1995年 , 华为决定进军海外市场 , 任正非便着手制定了一系列打开海外市场的战略方针 , 并且明确地指出 , 进军海外 , 绝非“捞一把就走”的机会主义 , 而是华为一项长期的、极其重要的战略 。当时 , 已经成立8年的华为公司 , 在国内已算得上技术领先 , 但在国际市场上 , 与那些海外同行中的领先者相比 , 还有一定差距 , 所以在一开始 , 华为的产品在海外市场缺乏竞争力 。
任正非认为 , 要在海外市场站住脚 , 最终还是要靠过硬的产品技术与质量 。 为此 , 任正非要求到海外工作的华为人务必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 在技术和生产上坚持精益求精 , 把每一件产品都做到最好 , 力求完美 。抱着在海外市场打持久战的准备 , 任正非并没有急于一开始就赚到利润 。 由于华为刚进入国际市场时 , 知名度不够高 , 产品竞争力还不强 , 因此订单接得非常少 , 销售额增长得非常缓慢 。 对此 , 任正非并未改变初衷 , 仍然坚持“海外市场拒绝机会主义” , 并没有像一些利益至上的企业那样施展各种手段圈钱 。在海外市场上 , 华为持续不断地投入人力和物力 , 以国内市场的销售收入反哺海外市场的开拓 , 前后10年 , 累计投入近100亿元人民币;同时 , 任正非要求在海外工作的员工要尽快熟悉当地的市场与消费倾向 , 逐渐增强当地消费者对华为产品的信赖 , 使之与华为建立起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 。慢慢地 , 海外市场被一步步打开 。 2005年 , 即华为进军海外市场后的第10年 , 华为当年在海外市场的销售额超过50亿美元 , 首次超过国内市场的销售额 , 任正非“海外市场拒绝机会主义”的市场开拓战略获得成功;2013年 , 华为的全球销售额首次超过爱立信 , 成为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商 。 在华为“称霸全球”的销售额中 , 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占到65% 。
华为能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 , 与任正非制定的战略是分不开的 , 也与全体华为人的勤勉努力息息相关 。 同时 , 华为公司在世界通信领域的辉煌 , 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坚持主航道 , 不为蝇头小利而偏离前进的方向;持之以恒地推进企业战略 , 付出一定有回报!2.聚焦 , 才能发现更好的机会“华为要加强改进自己 , 聚焦战略 , 简化管理 , 去除冗员 , 淘汰落后 , 才能不断地激活自己……——任正非”在1995年 , 任正非在做了大量市场调研后 , 大胆地预测3G将是未来技术发展的前沿 , 于是 , 华为投入巨资和人力进行3G研发 。 华为的这一举动 , 当时被业内视为“战略失误” 。UT斯达康于1997年12月在杭州首次推出小灵通业务 , 在国内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久 , 准确抓住小灵通商机的中兴通讯也收益颇丰 。 而任正非却仍在倾尽全力地研发3G , 这在当时被视为一种“可笑”的举动 。
推荐阅读
- 电视剧杂谈|任正非高中母校找其捐钱, 他立马反问校长句话, 对方瞬间失语词穷
- 居委会大爷|70岁老人含泪直言:家有一儿一女,别想着平分家产,吃力不讨好
- 任正非:大学不要管卡脖子事情,大学责任是捅破天
- 任正非亲自认证了「芯片制造全球第一名在台湾」
- 35岁人生就这样了吗?任正非、马云等大佬们的35岁
- 任正非|任正非早已透露:对穷人最好的3项投资,坚持下去,“翻身”有望
- 任正非|奖励要追溯到过去的英雄,任正非:忘记就意味着背叛!
- 芯片国产化,任正非谈买苹果或华为不代表爱不爱国
- 任正非:明年招8千应届生集中优势兵力打赢歼灭战
- 鹭岛风情|文科生选专业, 这样做最有发展前途, 升值加薪机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