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直击痛点,交通运输行业专项治理诚信缺失( 三 )



信用治超结果广泛应用 。 交通运输部等36个部门联合签署《关于严重违法失信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相关责任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 , 明确了限制或禁止失信当事人的市场准入、行政许可等28项联合惩戒措施 , 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开展联合奖惩工作 。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了《高速公路称重检测业务规范和技术要求》 , 对于已进入失信名单且在有效期内的实施重点监控 。
信用治理宣传引导强化 。 “诚信建设万里行”“信用交通宣传月”“诚信兴商宣传月”等活动 , 大力宣传治理超限超载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 , 使行业企业、从业人员等各相关方面了解政策 , 增强合法运输、依法维权的意识 。 同时对严重超限超载典型案例等进行公开曝光 , 凝聚诚实守信、依法治超的社会共识 。
机动车维修“健康档案”让消费明明白白
针对机动车维修市场结构不优、诚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 交通运输部以诚信治理为抓手 , 大力推动机动车维修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 使维修过程可追溯、透明化 , 给消费者吃下“定心丸” 。

诚信管理政策完善 。 交通运输部推动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 , 进一步明确信用监管要求 , 为规范机动车维修市场秩序提供了坚实保障 。 修订并重新发布了《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 , 明确规定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采集机动车维修企业信用信息并建立机动车维修企业信用档案 , 依法公开供公众查阅;建立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和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 , 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认定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和从业人员“黑名单” 。
信用监管手段强化 。 针对机动车维修领域消费不透明、诚信不到位问题 , 交通运输行业深入推进机动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应用 , 通过数字化手段建立了全国机动车维修数据档案 。 截至2020年9月 , 已覆盖全国31个省份 , 累计采集维修记录4.6亿辆次 , 为超过1.06亿辆汽车建立了“健康档案” 。 该举措实现了对全国范围机动车维修记录的真实可靠采集和多样化信息服务 , 过程留痕、透明消费 , 为维修行业纠纷处理提供溯源依据 , 有效解决了以往维修行业纠纷处理中车主普遍反映的“投诉专业性强、技术复杂、司法鉴定费用较高”等问题 , 提升了机动车维修行业的管理效率和服务品质 。

协会和企业带动作用有效发挥 。 指导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开展“全国维修质量服务月”活动 ,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维修企业的优势和积极性 , 深入宣传行业政策、标准规范;建设“信用汽修”网站及微信公众号 , 搭建“信易修”平台 , 通过50场全国巡展会议 , 向近万家企业普及信用知识和行业信用建设发展情况;组织开展了“车大夫”“专家义诊”等形式多样的公益服务活动;指导维修企业推出网络服务平台、提供上门接送等便民服务;鼓励连锁维修企业发挥点多面广优势 , 展现品牌引领作用 , 推动维修企业的诚信建设 。
机动车维修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 有力引导并促进了机动车维修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优质服务 , 受到社会公众普遍好评 。
专项治理餐饮经营者勾结客车司机“宰客”乱象
群众利益无小事 。 通过媒体得知贵州、湖南等地存在餐饮经营者勾结客车司机“宰客”乱象后 , 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 , 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应急管理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部署自今年6月份起开展为期半年的餐饮经营者勾结客车司机“宰客”乱象专项整治 , 严厉打击和惩治此类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 。

目前各地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和省级实施方案要求 , 已梳理长途客车就餐点2325个 , 凌晨2时至5时停车休息点747个、接驳点488个 , 并强化监督检查和违法违规行为查处 。
治理“宰客”乱象 , 立足长效 , 力求彻底 , 务求实效 。 通过推进事前、事中、事后全环节信用监管 , 形成了较为严密的预防治理体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