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观察|为何会产生不良基因?如何进行群体改良?是谁提出的轮回选择法?


随着对品种水平要求的提高 , 育种目标涉及性状增多 , 在作物育种中要扩大遗传基础 , 扩大遗传基础必然在引入有益基因时也带来不良基因 , 这就需要配制包括外源种质与综合性状优良的种质的杂交群体 , 然后通过轮回选择来改良群体 。 群体改良中多涉及数量性状的改进 , 育种目标必然涉及很多基因 , 只有无限加大群体 , 才能在一个世代中选择到具有所期望性状的基因型 。
科学观察|为何会产生不良基因?如何进行群体改良?是谁提出的轮回选择法?
本文插图

而在实际育种中的群体是有限的 , 只能通过逐代选择、积累有利基因和淘汰不利基因 , 而又不过分扩大群体的情况下 , 选育出要求的品种 , 需要有一种群体改良的方法 。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 詹金斯(M.T.Jenkins)于1940年发表了改良群体的具体方法 , 1945年赫尔(F.H.Hull)变成为“轮回选择法”(recurrent selection) 。 该法经逐步完善成为玉米育种中常用的方法 , 后又扩大到自花授粉作物大豆、高粱、小麦等作物 。 轮回选择是通过循环式多次交替进行选择和杂交 , 改进作物群体提高有益基因频率的方法 。
【科学观察|为何会产生不良基因?如何进行群体改良?是谁提出的轮回选择法?】
科学观察|为何会产生不良基因?如何进行群体改良?是谁提出的轮回选择法?
本文插图

具体做法因作物类型和需要改良性状的不同只有变化 , 但首先建立一个或两个以上遗传基础广泛的基础群体 , 它可以是品种、综合种、双交系或自花授粉作物品种配制的分离群体;在每一轮循环中 , 从基础群体中选择若干具有所需性状的优良单株;在这些单株间进行所有尽可能的两两交配 , 或在隔离条件下令其自由授粉 , 然后将所得到的杂交种子等量混合后种成下一代群体 。
科学观察|为何会产生不良基因?如何进行群体改良?是谁提出的轮回选择法?
本文插图

由于选择一定数量的个体而保留了较多的变异 , 相互杂交加大了重组机会 , 所以每通过一轮循环 , 群体水平就提高了一步 。 在改良的过程中随时加入新的种质 , 以丰富群体的遗传基础 , 也可随时选出新的品系或自交系 。
本文为***作者原创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