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传来好消息,新研制的轰炸机首飞成功,这技术领先国际20年
来自北方的好消息是 , 这架新轰炸机首次成功飞行 , 这项技术已经离开美国20年了 。
文章图片
据俄罗斯新闻社报道 , 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公司于11月3日表示 , 高度现代化的Tu''-160M轰炸机在被新发动机取代后完成了首次飞行 。
据报道 , 第一次飞行是在喀山Gorbunova航空工厂的机场进行的 。 Tu-160M被最新的NK-32-02发动机取代 , 在海拔6000米的高度飞行了2小时20分钟 。 在此期间未发生任何问题 。 根据计划 , 图160M将于2021年交付给俄罗斯空军 。
新型NK-32-02发动机是世界上功能最强大的军用涡扇发动机 , 推力高达25吨 , 在最初的基础上将Tu-160M的航程增加了1000多公里 。 俄罗斯军方透露 , 它将在30年内不向外界出售NK32发动机 , 这表明俄罗斯对该机高度保密 。 尽管美国的发动机行业也非常发达 , 但尚未推出类似的23吨发动机 。
文章图片
【北方传来好消息,新研制的轰炸机首飞成功,这技术领先国际20年】图160的传奇历史
Tu-160是由著名的苏联飞机设计局Tupolev设计局开发的 。 现在 , 它是世界上最快 , 射程最长 , 最重的战略轰炸机 。
在1960年代 , 苏联专注于发展战略导弹武器 , 而美国则专注于战略航空 。 赫鲁晓夫奉行的政策导致了一个事实 , 即到1970年代初 , 苏联已经拥有了强大的核导弹威慑系统 , 但是它只能使用Tu-95和M-4亚音速轰炸机 , 而这些轰炸机无法通过北约国家 。 防空系统 。
苏联发展新型轰炸机的动机是美国决定制造B-1A轰炸机 。 1967年 , 苏联部长理事会决定开始研发针对美国的新型战略轰炸机 , 并对这架飞机提出了以下要求:
在飞行高度为18000米 , 时速为2200-2500公里的条件下 , 航程可达到11000-13000公里;高空亚音速范围必须达到16000-18000公里;飞机必须能够以超音速巡航速度并通过敌方防空系统接近目标;弹药的负荷必须达到45吨 。
文章图片
1972年 , 图波列夫设计局的Tu-160在三种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 。 尽管当时米亚西舍夫设计局的计划在空军中更受欢迎 , 但考虑到图波列夫设计局在制造Tu-22M和Tu-144等超音速飞机方面的丰富经验 , 苏联最终承担了制造新飞机的任务 。 类型的战略轰炸机移交给他们 , 要求米亚西舍夫设计局和苏霍伊设计局传输其计划材料 。
1977年 , 美国B-1A战略轰炸机的研发停止了 , 但是苏联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 。 1977年 , 库兹涅佐夫设计局开始开发图1-60所要求的NK-32航空发动机 , 并于1980年在图142M的飞行实验室成功完成了测试 。 据统计 , 已有800多家公司参加Tu-160的研发 。
1981年12月18日 , Tu-160成功完成了首次试飞 , 但是直到1984年 , 这架飞机才被批准在喀山生产 。 当时 , 苏联计划生产100架Tu-160 , 但是当时苏联的生产力不再能够支持如此巨大的野心 。 最终 , 只生产了35件 。
第一批Tu-160被派往驻扎在乌克兰Priluka地区的第184后卫波塔瓦-柏林红旗重型轰炸机团 , 以取代旧的Tu-22M3和Tu-16 。 由于Tu-160的到来 , 他们的机场跑道延伸到3000米 , 飞行员前往喀山进行训练 。
1991年 , 由19个设备齐全的Tu-160组成的两个航空中队在乌克兰进驻 , 但苏联解体后 , 它们自动成为乌克兰的财产 。 为了偿还俄罗斯的债务 , 他们于1999年归还了其中的8项 。 在其他11个中 , 有10个在美国人的监督下当场被拆毁 , 另一个进入博物馆 。
截至2020年 , 俄罗斯有16架Tu-160处于服役状态 , 每架都是“国家武器” 。 由于外形优美 , 机身为全白色 , 俄罗斯人称其为“白色天鹅” 。 而且由于其极高的巡航速度 , 射程远 , 炸弹负荷和核打击能力强 , 西方国家将其称为“海盗旗” 。 普京还说:“一万次外交抗议活动不如白天鹅的翅膀煽动一次!”
推荐阅读
- 北方基因聊健康:炒饭,让剩饭也变成美味
- 新冠疫苗|好消息!我国又一个新冠疫苗获批紧急使用
- 地球|发生了什么?日美专家透露不好消息,地球或不再适合人类居住
- 春天容易上火,在北方我推荐两款蔬菜美食,做好吃了比肉都香
- 强冷空气|较强冷空气确定,第二股沙尘马上杀到?权威预报:北方局部不排除
- 蜗牛|蜗牛养殖方式比较和注意事项,北方宜室内、南方宜室外
- 沙尘|好消息!北风停了,江南不会沙尘了!坏消息:将重返京津冀
- 一口难忘的北方蛋花汤,你绝想不到鸡蛋汤会如此好喝!
- 沙尘暴|十一年来最强沙尘暴袭击北方,南方也需警惕!这和气候干暖有关
- 空气污染|北方最强沙尘暴可能引发哪些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