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争鸣|科技巨头会在金融业赢者通吃吗?大数据技术是否道德?
_原题为 争鸣|科技巨头会在金融业赢者通吃吗?大数据技术是否道德?
在科技企业大踏步进军金融领域的当下 , 金融安全问题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热点 。
财政部副部长邹加怡在前不久的外滩金融峰会上就表示 , 要建立、遵循相应的市场规则 , 防止金融科技诱导过度金融消费 , 防止金融科技成为规避监管、非法套利的手段 , 防止金融科技助长“赢者通吃”的垄断 。
如何防范科技企业在金融领域形成“赢者通吃”的局面?会对消费者造成怎样的影响?
焦点一:大数据技术是否道德?消费者的隐私权如何保护?
一位科技公司研究部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表示 , 科技巨头最大的优势也是最令人担忧的地方 , 就在于他们掌握大量数据 。 其中 , 科技巨头 , 掌握的隐私数据相当多 , 比如支付数据与消费者行为数据 , 包括在社交媒体上留下的印记等 。 他们通过掌握这些数据形成一定的算法 , 然后分析消费者的偏好 , 并进一步捕捉到消费者的行为模式 。 对于个人而言 , 在很多情况下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 。
该人士进一步分析称 , 这其实面临着两重问题 , 第一重问题当前越来越注重数据对科技行业发展的重要性 , 但是中国对隐私权的保护却并没有跟上 , 并没有明确数据的所有权问题 , 也就是说这些数据一旦获得并可由科技公司随便使用 。 这其实是一个道德问题 , 即数据的归属权到底属于谁?
焦点二:是否应担忧科技公司造成行业垄断?有何后果?
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反垄断小组委员会在对苹果、亚马逊、谷歌、脸书等四大科技巨头进行了为期16个月的调查之后 , 在今年10月认定苹果在iOS设备分发软件应用、亚马逊在大多数第三方买家和供应商、脸书在广告和社交网络、谷歌在在线搜索等方面具有垄断权 , 并发布了关于如何改革美国法律以适应数字时代的调查结果和建议 。
中国的科技巨头是否形成了行业垄断?
上述人士认为 , 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行业巨头有可能将逐渐注重在一两个子领域的发展 , 在这些子领域或部分领域 , 他们极有可能形成垄断 。 一旦形成垄断 , 就可以进行歧视性定价 , 从而令生产者或产品服务的提供者可拿走所有的红利 , 而这些消费者得不到任何红利 , 也就是消费者剩余 。 而造成垄断的企业将得到非常高的超利润 。 即便可以对这些企业征税 , 但最终企业仍有可能将税收的成本让消费者承担 。 因此在实际生活中 , 为避免这样的局面 , 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形成这样的市场 , 让这些企业永远都能与市场上其他竞争对手竞争 。 因此 , 放任科技巨头不受限制地发展 , 没有配套的相应的监管措施 , 无论从道德上还是从整个的社会效率上都是不好的 。
焦点三:是否会在金融行业内造成“赢者通吃”的局面?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熊启跃对澎湃新闻表示 , 对此并不用太担心 。 金融科技公司和银行各有优势 , 银行资金量大 , 批发业务具有传统优势;金融科技公司通过大数据以及特殊渠道在零售业务方面的业务能力较强 。 从趋势看 , 银行普遍在加大金融科技方面投入 , 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越来越多 , 不会出现赢者通吃的局面 。 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应各自具有独特市场空间 , 是比较合理的结构安排 。 从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角度出发 , 健康完善的金融市场格局应是多元化的 , 能够满足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 不同机构形成比较清晰的市场分割 。
熊启跃进一步分析表示 , 当金融科技公司越做越大的时候 , 要看到他们业务的本质 。 在强调功能监管的背景下 , 不仅要看机构属性 , 更要根据业务本质进行监管 。 互联网企业做了类银行业务 , 就要按照相关监管要求进行规范管理 。
【金融业|争鸣|科技巨头会在金融业赢者通吃吗?大数据技术是否道德?】(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推荐阅读
- 消费者|海宝诗亮相京宠展,带来宠物玻尿酸科技护肤新理念!
- facde|香港留学申请要求丨文书范文模板-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
- 广告|链博科技联合少城视井打造的区块链原创音乐平台正式发布!
- 制造|航天江南航天电器智能制造项目入围2020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
- 浦东|从芦苇荒滩到科技集群浦东三十年产业大升级
- 周见|OPPO未来科技下周见 3款重磅概念产品将亮相
- 服务器|揭秘“双11”黑科技:机器人“接管”物流、服务器“不发烧”
- 鉴别|以科技手段鉴别食品真假
- 科技|近万个“黑科技”亮相 未来已来!
- 周小川|央行原行长周小川:互联网科技巨头掌控大量数据,形成垄断抑制公平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