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重读| 汇添富杨瑨的孤独与苛求( 三 )


2010年我入行时 , 当时上市的大部分科技股是电子制造相关公司 , 老板的文化程度可能不是很高 , 做的是最基础的制造业 , 凭借中国有一波特别好的产业红利和自己的吃苦耐劳 , 慢慢做大 , 很多都是家族企业 , 也就是最典型的既是经营者又是所有者的公司治理结构 。
另外一类是新的一批 , 比如说半导体类的高科技公司 。
这批公司有一定的科技含量 , 不完全是制造业 , 例如半导体设计可以理解为软件设计公司 , 主要资产是人而不是设备 。 创业者很多是海归 , 有很多是清华帮 , 在公司早期就引入战略投资者或者创投 , 不会是一言堂 , 有一定的制衡机制 , 形成一个较好的治理架构 。
这类公司的眼界、价值观、方法论可能会更成熟一些 , 而第一类的一些民营企业家可能没有一个成熟的现代化企业的理念 , 很多公司慢慢做大以后就乱了 , 支撑不了那么大的规模 ,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管理跟不上 。
问:我好奇的一点 , 你是清华大学工程学硕士 , 但你看待一个公司又有很多感性的维度 , 这是一种反差 。
杨瑨:我带的一些刚进来的新员工 , 他们总喜欢做的一件事情 , 就是做一个模型 , 然后用公式推导的方式算出 , 这个公司值多少钱 , 是否值得买入 。
可是 , 往往实业的运行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 ,它确实是一个函数 , 然而变量太多 。
公司是由人构成的 , 这些人又是用很多的东西串起来的 , 有些是流程、有些是文化、有些是激励制度、还有KPI 。 公司周边还有上下游 , 有供应商和客户、竞争对手 , 这些重要的要素你无法用一个精确的函数去表征出来 。
研究不能没有逻辑 , 但并不一定是量化的逻辑 , 它可能是一个非常定性的东西 。
五个圈
问:你如何看待公司治理结构与基本面的其他方面之间的关系的?
杨瑨:我在选重仓股时 , 一般有5个圈 。
第一个圈是管理层、治理结构 , 第二个圈是商业模式 , 第三个圈是公司竞争优势 。
最后两个圈是短期基本面趋势、估值 。
前面的三个圈是决定公司的底色的 , 张晖总称之为“A” , A代表公司本身价值或者内涵价值 。
后面的两个圈是“+” , 短期基本面趋势和估值是经常影响股价上下波动的因素 。
短期基本面趋势导致一个行业可能阶段性不错 , 或者一个公司的业绩阶段性不错 , 但这不代表公司的中长期值那么多钱 , 后面的两个圈可能导致很多公司阶段性被高估了很多 。
如果5个圈都不错 , 我就会拿得比较多 。 估值合适、基本面趋势又不错 , 再加上它的底色又非常好 , 我肯定会重仓 。
问:有没有例外?具体的情况应该很复杂吧?
杨瑨:有几种情况 , 一种就是非常好的公司也会遇到逆风 , 导致基本面很差;
还有一种就是 , 可能公司所有方面都很好 , 但估值非常贵 , 贵到让人无法接受的程度 , 可能透支了未来两三年的涨幅 , 可能我也会降一些仓位 。
所以 , 投资永远是在做一个平衡 , 很少有遇到各方面都非常好的情况 。 当所有方面都很好 , 它的估值一定很贵 , 所以要做一个trade-off(取舍) , 做一个折中的选择 。
投资永远是非常痛苦的 , 每一个时刻都要去决择 , 所以每个时刻都不舒服 。
问:你的投资选股框架是如何形成的?
杨瑨:分为两个 , 一个是选股框架 , 一个是投资框架 。
选股框架就是4个维度 , 包括商业模式与行业特征、管理层与治理架构、执行力、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做基金经理之后 , 就会去想怎么构建投资组合、怎么去选择投资脉络、股票应该买几个点、哪些股票作为重仓股、为什么是这只股票重仓而不是那只 , 我也是反思过很多次才逐渐建立了5个圈的投资框架 。
我并不是说用5个圈去量化评分 , 而是心里自然有一杆秤 , 我只是把它具象化表达出来了 。
问:光看基本面趋势 , 不是一个可以长远的路径吗?
杨瑨:很难的 , 判断下一个风口在哪里 , 然后可能会在这个行业赌上百分之七、八十的仓位 , 很多人是这样做的 。 你能赌对一次 , 不代表永远都能赌对 。
汇添富基金的投资理念 , 是以深入的企业基本面分析为立足点 , 挑选高质量的证券 , 把握市场脉络 , 做中长期投资布局 , 以获得持续稳定增长的较高的中长期投资收益 。
问:“高质量证券”指的是什么?
杨瑨:就是满足我四个维度的选股标准 , 同时又是比较均衡的 。
也就是说 , 商业模式、管理层与治理结构、执行力、竞争优势都是不错的公司 , 同时建立了护城河 , 综合来说很强 , 就是高质量证券 。
这个框架是适用于所有成长股的 。
问:你曾经谈到过 , 组合里会有几条不同的投资脉络 。 什么是投资脉络?
杨瑨:投资脉络是一个中长期的大时代背景 。
举个例子 , 2010年 , 很多人说 , 智能手机的爆发式增长是投资风口 。 然而 , 智能手机到了2017年就开始触顶了 , 然后开始逐渐下降 , 那时候投资的仍然是智能手机的增长吗?
而我依然在投资某电子元器件龙头 , 因为投资的是在全球具备比较优势的中国制造业龙头 , 与它做什么东西没关系 , 它一路做过PC、智能手机、基站、耳机等很多东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