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三国死得最稀里糊涂的大将, 拼杀在第一前线, 被却无名小兵枭首
【夏侯|三国死得最稀里糊涂的大将, 拼杀在第一前线, 被却无名小兵枭首】(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346期 文/无常奉天玉 插图/东方夜未眠)
熟读汉末三国史 , 我们不难得知 , 虽然曹操麾下猛将如云 , 但是可以称之为他之嫡系的将领却不多 , 除了他的宗族曹氏诸将之外 , 便只有夏侯氏了 。 夏侯氏的领头人一个是夏侯惇 , 另一个则是夏侯渊 。 众所周知 , 夏侯惇在讨伐吕布失去一只眼睛之后 , 便很少再亲临战场了 , 他主要负责驻守后方 , 以及屯田等事务 , 倒是夏侯渊 , 一直活跃在战场上 , 为曹操南征北征 , 既曾抵御吴军 , 也曾大破蛮夷 , 虎步关右 。 最擅千里奔袭的他 , 是一员不可多得的悍将 。
文章图片
说到此处 , 也许有人会不屑 , 说夏侯渊有勇无谋 , 仅是一介武夫罢了 。 曹操亲口说称他为"白地将军" , 不懂用兵之事 , 在汉中之战时 , 离开大本营十五百去修补鹿角 , 还把大部分人马都分给张郃 , 自己身边仅余四百人 , 最终莫名其妙的死在了黄忠刀下 。 这个一个人 , 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呢?今天我们抛开夏侯渊的能力、战绩 , 以及曹操对他的其他评价不谈 , 单来讨论一下他的死因 。 他真的如曹操所言那般草包吗?
文章图片
答案是否定的 , 如果我们细读《三国志》 , 就会发现 , 在夏侯渊传、张郃传、先主传、黄忠传、法正传中 , 陈寿给出了三种完全不同的说法 ,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争夺战略要地 , 中诱敌之计
文章图片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二十四年春 , 自阳平南渡沔水 , 缘山稍前 , 于定军兴势作营 。 渊将兵来争其地 。 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 , 大破渊军 , 斩渊及曹公所署益州刺史赵颙等 。 "而《三国志·法正传》中提到 , 曹操认为刘备没有这样的智谋 , 询问是谁设此计 , 才知道刘备身边还有法正这么一个人物 。 在这种说法中 , 刘备于战略要地扎营 , 诱夏侯渊前来争夺 , 然而命黄忠突然发动攻击 , 最终大破夏侯渊 , 从导致了夏侯渊战死沙场 。 这种说法 , 与黄忠传中提到 , 夏侯渊身边所率皆是精兵 , 黄忠一面身先士卒 , 一面鼓动将士们奋战 , 最终斩杀夏侯渊的说法 , 比较相符 。
二、救援张郃 , 中分兵之计
文章图片
在《三国志·夏传渊传》中 , 这一战又有了不同的说法 , 其中提到 , 当时刘备派人烧毁了曹军的鹿角 。 要知道鹿角是非常重要的防御措施 , 如果不及时修补 , 很可能使敌人长驱直入 , 于是他与张郃分头率众修补 。 在这期间 , 张郃遭到了刘备的攻击 , 他二话不说 , 直接分出了一半的兵马去支援张郃 , 结果令他没想到的是 , 刘备的目标并不在张郃而在他 , 于是身边已经没有多少兵马的他 , 当场阵亡 。 也就是说 , 这是刘备军有心有算无心 , 专门针对夏侯渊自恃骁勇这一性格特点 , 设下了圈套 。
三、夏侯渊事事亲力亲为 , 给了刘备
可趁之机
文章图片
除了上述两种说法之外 , 张郃传中又给出了一种新的说法 , 那就是刘备攻打张郃未能成功 , 于是放了一把火 , 结果引出并斩杀了夏侯渊--"备以精卒万余 , 分为十部 , 夜急攻郃 。 郃率亲兵搏战 , 备不能克 。 其后备于走马谷烧都围 , 渊救火 , 从他道与备相遇 , 交战 , 短兵接刃 。 渊遂没 。 "这一点与曹操在《军策令》中提到 , 夏侯渊离开大本营十五里 , 仅率四百士兵去修补鹿角 , 结果被刘备发现 , 最终战死相符 , 刘备在事后对黄忠说"当得其魁 , 用此何为邪" , 意在抱怨黄忠仅斩杀了夏侯渊 , 却未能杀掉张郃 , 也应是对这种说法的证明 。
推荐阅读
- 司马|才华远超诸葛亮郭嘉,因野心太重不受重用,最终统一三国
- 郭嘉|为何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其实后面还有一句,才是三国的核心
- 夏侯|曹营被低估的一代名将,能力不输曹仁,战功略逊张辽
- 孙权|真正的三国十大名将, 不要被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给骗了
- 宜禄|父亲被张飞杀死,母亲被曹操纳妾,他苦熬到成年,名震三国
- 夏侯|夏侯胜巧拍汉宣帝马屁的故事
- 刘备|盘点《三国演义》中十大衰人
- 夏侯|被低估的曹营名将单挑吕布,追杀关羽,并全身而退
- 名将|为何三国中名将后代都不成气候?原因有三,个个都很现实
- 韩信|同时是北伐,韩信能胜利,为什么诸葛亮不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