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概不退费、规定有效期……小心教育培训合同里这些坑( 三 )


“坑”四
给出“包过”承诺
彭先生(乙方)与某教育咨询公司(甲方)签订《全国在职研究生考前辅导包过班合同》 , 约定甲方开办全国在职研究生考前辅导班 , 乙方基于对甲方教学质量的信任及对辅导方案的认同 , 参加甲方辅导 。 所报院校为某大学 , 专业为公共管理 。 甲方收取费用51800元 , 若乙方按照甲方提供考试学习计划未能通过考试的 , 则甲方予以退费 。 彭先生参加考试后 , 未能考入预想的大学 , 教育咨询公司承诺为他调剂未果 , 彭先生要求退款 , 公司表示拒绝 。
法院经审理认为 , 依法成立的合同 , 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 当事人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 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 本案中 , 双方合同已明确约定 , 彭先生确实未通过研究生考试 , 公司应向其退费 。
法官释疑
在教育培训行业中 , “包过”协议非常受消费者欢迎 。 此类协议通常针对某项考试 , 培训机构承诺若未通过考试可以全部退还培训费 , 而消费者通常怀着“不过也没有损失”的心理 , 对此种“包过”协议欣然接受 , 但往往忽略此类教育培训机构的师资、合同约定的附加退款条件等 。 如果消费者盲目签订此类合同 , 不仅付出时间代价和昂贵的培训费用 , 还可能遭遇培训机构拒绝退费的风险 。
“坑”五
提供“教育贷”
谭先生和某英语培训机构签订《英语课程注册合同》 , 课程费46300元 。 后来 , 他又签署了《风险告知书》 , 确认知晓学费贷款业务的相关风险 。 合同签订后 , 谭先生以现金支付课程费10000元 , 以贷款方式支付课程费36300元 。 后谭先生认为 , 该英语培训机构通过欺诈手段与其签订合同 , 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办理了学费分期贷款 , 要求解除双方签订的培训合同并退还培训费 。
法院经审理认为 ,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相应义务 。 本案中 , 双方签订《英语课程注册合同》及《风险告知书》的事实存在 。 谭先生提供的现有证据 , 无法证明签订该协议及以贷款方式支付部分课程费并非其真实意思表示 , 认为谭先生的请求没有事实依据 , 对此没有支持 。
法官释疑
“教育贷” , 即教育培训合同分期贷款支付方式 , 也是近年来兴起的对教育培训费用支付的一种方式 , 具体支付模式为教育培训机构与消费者签订教育培训合同 , 由金融机构一次性将学费贷款支付给教育培训机构 , 再由消费者即贷款申请人向金融机构分期还款 。 该种支付方式主要是针对培训费用较高 , 受众多为资金来源有限的群体 。 教育培训机构往往会强调使用教育贷支付可以减轻一次性支付培训费的压力 , 且通常用“免息”等福利来吸引消费者 , 但却弱化了教育贷本身的贷款属性和风险 , 消费者在举证时也难以证明教育机构存在误导或诱导的情况 。 因为贷款行为和参加培训教育行为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法律关系 , 消费者在无法获得培训或者和教育培训机构产生纠纷时 , 仍然需要向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支付相应的贷款及利息 。
法律建议
消费者选择教育培训机构时 , 要针对自身需求理性选择 , 提高风险意识 。 可通过征信系统、裁判文书、工商管理机关公示情况、实地考察等途径 , 充分调查了解培训机构的资信情况、商业信誉、教师资质、教学能力等 。
培训机构通常提供的都是格式合同 , 特别是在网络平台签约时 , 消费者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约定 , 全面了解合同内容 , 包括培训的费用、支付方式(是现金、网络支付还是贷款等)、培训的方式(线上还是线下、是一对一还是一对多)、培训地点、退款条件等都应注意 , 并要求将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的宣传或者承诺全部清楚写进合同 。
在支付、洽商、变更等重要环节 , 消费者最好留有相应的票据、书面痕迹 , 要有证据搜集和保管意识 , 做好课时核对的记录 , 关注教育培训机构的主体是否有变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