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财富|投资中的非理性偏差


诺亚财富|投资中的非理性偏差
本文插图

投资领域中总是存在许多认知偏差 。 这些偏差导致大多数人反复纠缠于反射系统所造成的非理性影响 , 诱使人们出现各种各样的系统性心理偏差 , 从而引发市场波动的非技术因素 , 这就是所谓的“投资逻辑向左 , 但投资行为向右” 。
作者 | 姚斌
随机性
《上帝掷骰子吗?》是一本讲述关于量子理论故事的书 。 在量子力学的世界里 , 随机性纵横肆虐 。 因此 , 哥本哈根解释派认为 , 一切都是由表示概率的波函数决定的 。 但是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坚决不同意哥本哈根解释:“上帝不会掷骰子!”对此尼尔根·玻尔反驳道:“别去指挥上帝应该怎么做!”而几十年后的史蒂芬·霍金则如是说:“上帝不但掷骰子 , 他还把骰子掷到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去!”
联想到投资领域 , 很多时候是由随机性和偶然的事件决定的 。 投资者并不愿意屈从随机性 , 但随机性却总是如影随形 。 一种投资产品的价格当然要取决于它的内在价值 , 然而 , 在内在价值外还存在随机性的力量 。 这种力量就会决定了公司的命运 。 一个产品被替代、财务丑闻或者经济危机等等都可能使得公司的业务崩溃 , 都可能把一项投资引向另一个方向 。 如果我们参与其中 , 就不可避免地要接受这个问题 , 必须习惯于它 。
有的人会关注一些模型 , 但不是每一个模型都建立在内在联系之上的 , 也不是每一个法则都具有很多的关联关系的 。 很多关联关系似乎是偶然发生的 , 那是我们事后给它赋予了一个貌似合理的诠释 , 而我们的行为方式正好与此相反 。 因此 , 我们首先应该考虑一个合理的关联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 然后去探究这种关系是否表现在数据之中 。 如果反过来 , 先在数据中寻找关联关系 , 然后再对这种关系进行解释 , 那么就可能被随机性欺骗的危险 。 比如 , 昨夜利率或美股指数的升或降就一定引发今日指数同步的涨或跌吗?答案可能是 , 但并不一定就呈现出关联关系 。
反其道而行之才是正确的 。 对于所有的市场关联 , 对于指数和股价表面上的同步关系 , 以及基金、投资和资产管理公司的排名 , 我们始终要打一个问号:这里是否存在随机性的影响?总有某个基金、某个资产经理会连续多次跑赢市场 ,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是这个行业的佼佼者 。 仅仅知道随机性是否做起作用是不够的 , 还必须思考它为什么会起作用 。 并且更重要的是思考它在今后是否还会起作用 。 在这一点上 , 我们不得不接受也许上帝就是在掷骰子 , 至少有时是这样 。
幸存者偏差
有一种偏差叫“幸存者偏差” , 它是一个统计陷阱 , 它会非常残酷地在统计中起作用 。 比如 , 当统计一个投资类型的业绩时 , 10年中某个地区的基金行业取得5%的利润 。 你可能不知道 , 在这其中有多少基金并没有在考虑范围 , 没有给这个统计数据贡献不好的业绩 。 因为它们已经被清除出局了 , 导致亏损最多的基金没有包括在内 , 剩下来的当然都是运营“良好”的基金 。 根据研究时间的长短 , 这样做会对投资价值增值高估0.4%-1% 。
同样的 , 某种股票指数一般接受的是最大的和最成功的企业 , 而那些发展不好的企业则会被踢出指数 , 所以在这样的一个股票指数中 , 只反映了成功企业的价值成长 , 而排除了那些失败企业的价值成长 。 如果有人说 , 在过去20年间某种指数增加了4个百分点 , 这对整个股票市场运行情况来说并没有什么说服力 。 更没有意义的是 , 如果你在20年前购买的几个当时处于股票指数内的股票 , 那么现在你能获取多少的利润呢?而当你试图准备战胜这个指数时 , 其中的真实性又有多少呢?
某个基金名列第一 , 并不一定就意味着这个基金有多好 。 相反 , 这有可能意味着这个基金在下一年度不再占据第一 。 因为第一的位置只是一个正面的异常情况 , 紧跟着就会回归到令人悲伤的平均值 , 也就是“均值回归” 。 这个论点普遍适用于上一年度某种投资产品超过平均值的情况 。 这并不是超过平均水平的能力的证明 , 而可能纯粹是一种偶然取得的顶尖成绩 。 这就是说 , 我们最好不要去信任排行榜的获胜者 , 因为在下一年度它令人失望的概率是相当高的 。 这其实是涉及了“小数定律”的问题 。 某个基金连续三年战胜市场 , 总不会是偶然的吧?但它很可能就是偶然的 。 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 , 要得出隐藏在背后的推论 , 3年的时间显然太短了 。 按照大数定律 , 我们赋予排行榜太大的意义了 。 随机抽样的范围越大 , 就越接近于理论上正确的结果 , 反之则反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