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放开三胎,你愿意生吗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采访人员 王彤旭)面对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危机 , 政策先后放开“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以鼓励生育 。 近日 , 恒大研究院院长任泽平发文表示 , 二孩政策推行后的生育效果不及预期 , 建议在“十四五”时期可从尽快放开三孩开始逐步推进 。 “如果放开三孩你会生吗?” , 相关话题引发网友关注和讨论 。 针对已婚人士的生育意愿 , 中国商报采访人员进行了采访 。在采访过程中 , 采访人员发现 , 部分家庭的生育意愿确实较低 , 而原因是多重的 。“养儿防老、不生育的人生不完整、不生育将无法延续血脉……促使人们生育的原因有很多 。 事实上 , 孩子并非是父母实现人生完整的道具 。 养育孩子的责任重大 , 要给孩子创造怎样的生长环境、提供怎样的教育资源以及如何教会孩子应对困难和消极情绪等都是很大的挑战 。 因担心无法承担这份压力 , 我们作出了不生育的决定 。 ”现居青岛的吴女士对中国商报采访人员表示 。已育有一子的西安市民白女士也决定不生二胎 。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 , 但儿子出生后 , 我更加焦虑了 。 从费尽心思地筛选婴幼儿食品到现在绞尽脑汁地为儿子安排更好的幼儿园 , 每一步都可以说是殚精竭虑 。 而且这种忧心并非是阶段性的 , 是贯穿一生的 。 因此现在只想抚养好这一个孩子 ,不愿再多负担一个孩子的人生 。 ”白女士对中国商报采访人员表示 。除无力承担养育责任外 , 不愿因养育孩子降低自身生活质量也是部分家庭选择不育或少生的原因之一 。 吴女士坦言 , 她与丈夫都十分重视生活品质 。 因此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 , 不希望因孩子的出现改变和降低现有生活水平 。 吴女士告诉采访人员 , 目前她与丈夫结婚已有五年 , 依然十分恩爱 。 平时各自上班 , 周末共同出游 , 且每年都会有一次长途旅行 , 他们很享受这种生活状态 。 谈及日后的养老问题 , 吴女士并不担忧 。 “等到退休以后 , 我们就一起去养老院或与好友结伴居家养老 。 ”吴女士说 。不过 , 在采访中采访人员发现 , 也有不少家庭的生育意愿较强 。今年27岁的哈尔滨市民杨女士在2016年生育了二胎 。 谈及原因 , 杨女士表示自己本身就非常喜欢孩子 , 也希望多生几个孩子让他们相互陪伴成长 。 “作为独生子女 , 我和丈夫儿时都较为孤单 , 因此希望子女从小能有个伴 。 而且 , 随着年龄增长 , 孩子会经历叛逆期 , 或有许多不便或难以与父母沟通之处 , 如有兄弟姐妹 , 就可以相互倾诉 , 有益于他们排解不良情绪 , 保持身心健康 。 如果后续政策继续放开 , 我们也会考虑追生三胎 。 ”杨女士说道 。另一方面 , 担心独生子女家庭抗风险能力差也成为追生二胎的考量因素 。 “儿子今年满五岁 , 二胎已经被我们列入日程 。 ”36岁的沈阳市民滕女士对中国商报采访人员表示 。“我与丈夫都有兄弟姐妹 , 但在家中老人生病时 , 几人‘轮番上阵’依然力不从心 , 因此可以预见独生子女未来将面临多大的压力 , 因此决定孕育二胎 。 ”滕女士说 。基于同样的原因 , 今年53岁的长春市民苏先生于2017年追生二胎 。 此前 , 苏先生已有一名26岁的女儿 。 “我们这代父母大多每家只有一个孩子 , 如果孩子遭遇不测或有其他变故 , 我们就将没有任何依靠和指望 , 追生二胎也是为此 。 ”当采访人员问到是否考虑到高龄追生会将压力转至女儿时 , 苏先生告诉采访人员 , 此前已经征得女儿同意 , 并早已为新生儿准备好了教育资金 , 不会给女儿造成经济负担 。此外 , 也有“95后”向中国商报采访人员表示想要尽早生育 。 “现在我们都很年轻 , 身体恢复能力强 , 有精力照顾孩子 , 因此与丈夫领证后就开始备孕 。 目前经济条件良好 , 双方父母也都能出力照看 , 生育后我们就能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投入在工作上了 。 ”一位哈尔滨市民对采访人员如此表示 。
推荐阅读
- 污染|北京今日空气污染过程持续 建议减少户外活动
- “星链计划”能否取代5G? 专家:与5G是互补关系
- 对延迟退休的一点思考和建议
- 粮食价格|我国粮食生产连获丰收 专家:粮价上涨势头难持续
- 江苏新闻|女子刷光信用卡代购二十多个名牌包!专家:买得停不下来是“强迫症”
- 国际观察栈|32名专家深夜访华,中国7年努力没打水漂,美国心服口服
- 农村取快递为何这么难!专家道出真相
- 美国专家警告将进入疫情“至暗时刻”
- 日剧盘点|大学老师建议一个月给孩子1500的生活费就足够了。
- 枝头的喜鹊|教育部专家组到成都大学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