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代,名著典籍|潘殊闲 戴丽红:《周易》对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影响及其当代价值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由《易经》《易传》和历代易学史构成的《周易》世界 , 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发育、成长和传衍相始终 , 从一个侧面烛照出中华民族的精神现象史 , 在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 , 尤值得我们重新审视 。
《周易》与中华民族的“烙印”
《周易》享有“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美誉 。几千年来 , 对中华民族产生了至为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种“人更三圣 , 世历三古”、绵延数千年的独特文化现象 , 几千年来 , 《周易》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影响与渗透 , 远非其他典籍所能比拟 。客观地说 , 在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深处 , 氤氲着浓浓的《周易》“情结” 。
比如 ,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说“事不过三”“三生有幸”?为什么中国人要说“天南地北”而不是“天北地南”?为什么逢羊年大家就会说“三羊开泰”?为什么中国文化中谈阴阳的对立统一如此之多?为什么中国人笃信“穷则思变”?为什么大多数中国人喜欢低调、谦虚、素朴 , 不喜欢张扬、高傲、秾艳?为什么中国人对八卦九宫的神奇神秘深信不疑?为什么中国人既要自强不息 , 也要厚德载物?为什么中国人特别强调“生于忧患 , 死于安乐”?为什么中国文化反复强调“立诚迁善”?为什么中国人向来崇尚节俭?等等 。
《周易》对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深刻濡染
作为世界上唯一一部用文字和符号构成的古老典籍 , 《周易》从诞生开始 , 便具有了象(图)、数、理、占的复合功能 , 由此区别并特异于其他典籍 。由于它具有这样的独特性 , 吸引后世无数的学者倾尽全力去阐释、演绎和发展 , 于是 , 易学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绚丽的光彩 , 数千年来 , 读易、解易、说易、演易成为千千万万学者挥之不去的爱好乃至使命 。文化圣人、至圣先师孔子甚至发出过“加我数年 , 五十以学《易》 , 可以无大过矣”的慨叹 , 由此可见一斑 。
最早解释《易经》的自然是与孔子有关的《易传》 , 共七种十部 , 被称为“十翼” 。后之易学著作蔚为大观 , 有数千部之巨 。
《周易》认识世界是从“仰观俯察”开始的 。中国古人仰观俯察的结果是天有日月 , 地有水陆 , 人有男女 。由此得到启发 , 世界是由二元构成的 。这个二元就是阴阳 , 由此延伸下去 , 就是天地、男女、雌雄、牝牡、君臣、夫妇、父子 , 等等 。所以 , 中国人看世界是二元辩证的 , 这就是所谓的“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之道是《周易》认识世界、解剖世界的利器 , 是《周易》的根本命题 。由《周易》阴阳之道演绎出来的阴阳文化 , 弥漫在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 , 与中国人的自然观、宇宙观、价值观、人生观、艺术观等密切相关 , 分外繁富深隐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 , 凡物都要分阴阳 , 所以 , 在我们的生活中 , 经常会提到阴气阳气、阴面阳面、阴天阳(晴)天、阴数阳数、阴历阳历、阴律阳律、阴虚阳虚、碑阴碑阳、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等 。由此 , 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城市地名带“阳”或“阴” 。
阴阳既然构成世界的二元 , 世界的存在和发展就需要在阴阳二元对立中谋求统一 。整个世界就是在对立中求统一 。这个统一的最高境界就是“太和” 。中国人特别崇尚“太和” , 正所谓“一部《周易》和天下”(成中英语) 。这种尚和的意识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性格 。它让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爱好和平的民族;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与世界各民族和国家和睦共生(协和万邦) , 努力寻求万事万物“致中和”的最美境界 , 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 。
中国人对大自然始终充满了敬畏和爱戴之情 , 在仰观俯察中 , 熏陶出他们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思维特性 。这种象喻思维在相当大程度上 , 让中华文化氤氲出一股灵动的诗意与气度 , 如我们的汉字、书法、中医、气功、家庭民俗、社会民俗等 。
推荐阅读
- 宋应星|《典籍里的中国》第2集惹争议:明代人宋应星咋留了个清代发型?
- 先秦时代|姜子牙封神竟忘了自己,于是灵机一动,地位凌驾众神之上!
- 先秦时代,朱元璋|朱元璋问术士:我能活到多少岁?术士:比我多一天,朱元璋:斩了
- 诸子百家,先秦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各派的代表人物是谁?
- 先秦时代,三家分晋|解读“三家分晋”的历史:周天子自坏礼法,败坏了周朝八百年国祚
- 孔夫子旧书网|一本老版本的儿童文学名著《一岁的小鹿》的故事
- 先秦时代|长平之战时,如果赵王不用赵括替换廉颇,他能击退白起吗
- 名著典籍|古代谈恋爱不幸福?不一定,古人撩妹的手段其实很浪漫
- 先秦时代|春秋初期,齐桓公率先称霸,还消灭了三个诸侯国
- 辽宋夏金,名著典籍|沈括写了《梦溪笔谈》,有“全才”之称,《宋史》为何淡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