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画,水浒传|关良谈艺:艺术上食古不化是没有出息的!

北京联盟_原题是:关良谈艺:艺术上食古不化是没有出息的!
本文节选自《爱尚美术》“画理”栏目
书法字画,水浒传|关良谈艺:艺术上食古不化是没有出息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关良 《戏剧人物图》101cm×44cm
盖老曾对我说:“我演武松打店 , 总是等鼓点子‘蹦—登一呛’的亮相完毕了之后才有人鼓掌、拍照 , 这倒是‘好’到点子上 。演员在紧张的表演过程中 , 观众是无暇叫好的 , 我自己也认为亮相时最美 。因此初次接触您的画 , 看不大懂 , 还认为是散了神 。后来才慢慢看懂了 , 您是专选我亮相还未定的时候 , 也就是锣鼓点子‘蹦一登一’还未到‘呛’的时候 , 抓住这一瞬间的动势于画面上 , 因此在画面上的人物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您是用这种办法传神的 , 真是画中有戏 。”当然这是盖老的过誉之词 , 甚感汗颜 。
书法字画,水浒传|关良谈艺:艺术上食古不化是没有出息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关良 《武松打店》 35cm×35cm
一味模仿自然对象 , 艺术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但我也并不过分强调变形 , 变形的目的是为了写神 , 是为了概括对象 , 是为了强调形体的感染力所不得不采取的手段 , 并不仅仅是追求形式的变化 。在中国的传统艺术中 , “变形”是早已有之的 。无论诗词、戏剧、绘画无不在表现对象的特征上独具匠心 。而人民群众对这种变形、夸张也完全能理解、接受的 。变形更不是胡扯乱来 , 信笔涂抹 , 而是抓住对象的特征加以艺术的概括、夸张、提炼而进行表现 。明代八大山人的画就是变形的 , 他画的鸟眼睛是方的 , 但特别有精神 。陈老莲的画也是变形的 , 他的人物画确能传神 。所以我说变形是可取的 。
书法字画,水浒传|关良谈艺:艺术上食古不化是没有出息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关良 《武剧人物》 36cm×36cm
“笔墨”……这是构成画面最基本的东西 , 也是画家认真研究的艺术手段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 , “骨法用笔”是“六法”中很重要的一法 。我个人的创作体会是:笔墨运用当向古今中外的有成就的艺术家学习(包括日本以至西方 , 也有善于用笔用墨的大家) , ……有自己与众不同的面目 。石涛说得好:“我之为我 , 自有我在 。”我的用“线”自有我的特点 , 绘事上许多常见的、娴熟的技法如圆润、流畅、刚劲、挺拔并不为我所取 。古人有云:“笔意贵流 。”我从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需要出发 , 寥寥数笔 , 若不经心 。迟滞、迂缓、艰涩、犹疑 , 或浓或淡 , 彩墨多孱杂不清 , 水分常溢于形外 , 疑似“信手涂鸦” , 实乃“惨淡经营” 。我之通过自己不断的探索 , 在笔墨技法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 与古人的水墨画面目是不尽相同的 。我一向反对做古人的艺术奴隶 , 艺术上食古不化是没有出息的 。
“笔势”……用笔要符合人物动作的规律 , 顺势而下 , 意在笔先 , 笔到意随 , 翰不虚动 , 下必有由 。用墨要浓淡得宜 , 层次分明 , 既要有深远感 , 又要有厚实感 , 切忌流走浮泛或混沌浑浊 。笔墨必须为表现剧中人物服务 , 与剧情、人物相配合 , 决不能单纯地追求“笔情墨趣”而玩弄笔墨 。只有笔墨为作品的主题服务成功了 , 笔墨才有感人的艺术效果 , 也才有一种隽永、含蓄、蕴藉风流的韵味 。
书法字画,水浒传|关良谈艺:艺术上食古不化是没有出息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关良 《孙悟空》 36cm×37cm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