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如云如海如山,自如自由自在
本文图片
胡适、朱自清、闻一多、钱钟书、朱光潜、沈从文、陈寅恪、冯友兰、华罗庚、邓稼先、朱光亚、杨振宁、许渊冲、汪曾祺……这些灿如星辰的名字背后 , 都有一个共同点 , 那便是:他们来自西南联大 。 西南联大 , 抗战烽火中的教育奇迹 。 或执教 , 或求学 , 他们的人生因西南联大不同 , 中国因他们不同 。
11月1日 , 西南联大校庆日 , 就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 联大人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说起——
朗读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主持人 杨扬
配乐丨西南联大校歌 弦乐 - 范宗沛 苏子茵
本文图片
《跑警报》
作者丨汪曾祺
节选自《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
西南联大有一位历史系的教授——听说是雷海宗先生 , 他开的一门课因为讲授多年 , 已经背得很熟 , 上课前无需准备;下课了 , 讲到哪里算哪里 , 他自己也不记得 。 班上有个女同学 , 笔记记得最详细 , 一句不落 。 雷先生有一次问她:“我上一课最后说的是什么?”这位女同学打开笔记夹 , 看了看 , 说:“您上次最后说:‘现在已经有空袭警报 , 我们下课 。 ’”
本文图片
这个故事说明昆明警报之多 。 我刚到昆明的头二年 , 一九三九、一九四〇年 , 三天两头有警报 。 有时每天都有 , 甚至一天有两次 。 昆明那时几乎说不上有空防力量 , 日本飞机想什么时候来就来 。 有时竟至在头一天广播:明天将有二十七架飞机来昆明轰炸 。 日本的空军指挥部还真言而有信 , 说来准来!一有警报 , 别无他法 , 大家就都往郊外跑 , 叫做“跑警报” 。
也有叫“逃警报”或“躲警报”的 , 都不如“跑警报”准确 。 “躲” , 太消极;“逃”又太狼狈 。 唯有这个“跑”字于紧张中透出从容 , 最有风度 , 也最能表达丰富生动的内容 。
本文图片
联大的学生 , 以及住在昆明的人 , 对跑警报太有经验了 , 从来不仓皇失措 。
跑警报是谈恋爱的机会 。 联大同学跑警报时 , 成双作对的很多 。 空袭警报一响 , 男的就在新校舍的路边等着 , 有时还提着一袋点心吃食 , 宝珠梨、花生米……他等的女同学来了 , “嗨!”于是欣然并肩走出新校舍的后门 。
跑警报 , 大都要把一点值钱的东西带在身边 。 最方便的是金子——金戒指 。 有一位哲学系的研究生曾经做了这样的逻辑推理:有人带金子 , 必有人会丢掉金子 , 有人丢金子 , 就会有人捡到金子 , 我是人 , 故我可以捡到金子 。 因此 , 他跑警报时 , 特别是解除警报以后 , 他每次都很留心地巡视路面 。 他当真两次捡到过金戒指!逻辑推理有此妙用 , 大概是教逻辑学的金岳霖先生所未料到的 。
本文图片
联大师生跑警报时没有什么可带 , 因为身无长物 , 一般大都是带两本书或一册论文的草稿 。
有一位研究印度哲学的金先生每次跑警报总要提了一只很小的手提箱 。 箱子里不是什么别的东西 , 是一个女朋友写给他的信——情书 。 他把这些情书视如性命 , 有时也会拿出一两封来给别人看 。
没有什么不能看的 , 因为没有卿卿我我的肉麻的话 , 只是一个聪明女人对生活的感受 , 文字很俏皮 , 充满了英国式的机智 , 是一些很漂亮的Essay , 字也很秀气 。 这些信实在是可以拿来出版的 。 金先生辛辛苦苦地保存了多年 , 现在大概也不知去向了 , 可惜 。 我看过这个女人的照片 , 人长得就像她写的那些信 。
本文图片
联大同学也有不跑警报的 , 据我所知 , 就有两人 。 一个是女同学 , 姓罗 。 一有警报 , 她就洗头 。 别人都走了 , 锅炉房的热水没人用 , 她可以敞开来洗 , 要多少水有多少水!
另一个是一位广东同学 , 姓郑 。 他爱吃莲子 。 一有警报 , 他就用一个大漱口缸到锅炉火口上去煮莲子 。 警报解除了 , 他的莲子也烂了 。
有一次日本飞机炸了联大 , 昆明北院、南院 , 都落了炸弹 , 这位郑老兄听着炸弹乒乒乓乓在不远的地方爆炸 , 依然在新校舍大图书馆旁的锅炉上神色不动地搅和他的冰糖莲子 。
本文图片
抗战期间 , 昆明有过多少次警报 , 日本飞机来过多少次 , 无法统计 。
自然也死了一些人 , 毁了一些房屋 。 就我的记忆 , 大东门外 , 有一次日本飞机机枪扫射 , 田地里死的人较多 。
大西门外小树林里曾炸死了好几匹驮木柴的马 。 此外似无较大伤亡 。 警报、轰炸 , 并没有使人产生血肉横飞、一片焦土的印象 。
本文图片
日本人派飞机来轰炸昆明 , 其实没有什么实际的军事意义 , 用意不过是吓唬吓唬昆明人 , 施加威胁 , 使人产生恐惧 。 他们不知道中国人的心理是有很大的弹性的 , 不那么容易被吓得魂不附体 。
我们这个民族 , 长期以来 , 生于忧患 , 已经很“皮实”了 , 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 , 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 。 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 , 即“不在乎” 。 这种“不在乎”精神 , 是永远征不服的 。
本文图片
1937年11月至1946年7月 ,
这所存在了不到9年的大学 ,
却堪称“中国最好的大学” ,
中国教育史之“奇迹” 。
西南联大 , 生动诠释了:所谓大学者 ,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 有大师之谓也 。
与“跑警报”的大师照面 ,
更见中国“征不服”的理由!
梅贻琦
时任西南联大校常委、清华大学校长
“所谓大学者 ,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 有大师之谓也 。 ”
张伯苓
时任西南联大校常委、南开大学校长
“你是中国人吗?
你爱中国吗?
你愿意中国好吗?”
蒋梦麟
时任西南联大校常委、北京大学校长
“理想、希望和意志
【西南联大|如云如海如山,自如自由自在】可以说是决定一生荣枯的最重要因素 。
教育如果不能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 ,
单单强调学生的兴趣 , 那是舍本逐末的办法 。 ”
陈寅恪
时任西南联大历史系教授
“独立之精神 , 自由之思想 。 ”
冯友兰
时任西南联大文学院院长
“人对外部世界首先应当尽力而为 ,
只有在竭尽所能之后 ,
才沉静接受人力所无法改变的部分 。 ”
朱自清
时任西南联大国文系教授
“力量怎样微弱 , 可是是自己的 。
相信自己、靠自己 ,
随时随地尽自己一份儿 , 往最好里做去 。 ”
沈从文
时任西南联大国文系教授
“照我思索 , 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 , 可认识人 。 ”
吴宓
时任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
“永不吸纸烟 , 酒亦不经常吃 ,
多走路 , 多劳动 ,
以长保我健康之身体与美好之容颜 。 ”
钱钟书
时任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
“二十岁不狂是没有志气 ,
三十岁犹狂是没有头脑 。 ”
朱光潜
时任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
“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艺术品看待 ,
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 , 不斤斤于利害得失 ,
才可有一番真正的成就 。 ”
华罗庚
时任西南联大算学系教授
本文图片
“‘难’也是如此 ,
面对悬崖峭壁 , 一百年也看不出条缝来 ,
但用斧凿 , 能进一寸进一寸 , 得进一尺进一尺 ,
不断积累 , 飞跃必来 , 突破随之 。 ”
叶企孙
时任西南联大物理系教授
“有人怀疑中国民族不适宜研究科学 ,
我觉得这些论调都没有根据 。
惟有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去做研究 ,
五十年后再下断语 。
诸君要知道 ,
没有自然科学的民族 , 决不能在现代立住脚 。 ”
赵忠尧
时任西南联大物理系教授
“唯一可以自慰的是 , 六十多年来 ,
我一直在为祖国兢兢业业地工作 ,
说老实话 , 做老实事 ,
没有谋取私利 , 没有虚度光阴 。 ”
费孝通
时任西南联大社会系教授
“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
闻一多
时任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
“诗人的天赋是爱 ,
爱他的祖国 , 爱他的人民 。 ”
胡适
时任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
“在你最悲观失望的时候 ,
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 。
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 。
成功不必在我 , 而功力必不唐捐 。 ”
插图丨出自云南人民出版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云 如海 如山
自如 自由 自在
这是当年西南联大流行的一幅对联 ,
愿你无论身处何境 , 亦能拥有此风度 。
点击【写留言】
分享令你印象深刻的西南联大人
猜你喜欢
监制丨徐冰编辑丨王若璐
央视新闻
赞这征不服的风度
推荐阅读
- 冰岛|冰岛西南部约在一周内遭受17000次地震。据猜测是火山爆发的前兆
- 西南交通大学|祝贺!西南交大首席学者翟婉明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
- 风尚大典|新氧公益西南救助基地揭牌联合星荣医院首推MDT诊疗模式
- 揭秘日本最开放“红灯区”,美女如云让人大饱眼福,黑道管控!
- 中国新闻网|广西南宁集中销毁500余公斤毒品 案值近亿元
- 南康|江西南康家具打造新品牌矩阵 千亿产业“拼”升级
- 注采|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迎战冬供 预计下月天然气年产将破300亿方
- 11月第12天|11月第12天 我军机再赴台西南空域
- 解放军|台防务部门:解放军一架运-8“远程干扰机”进入台西南空域
- 巴基斯坦|巴基斯坦西南部发生5.4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