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财经|哪个才是蚂蚁的内核?,金融or科技


周天财经|哪个才是蚂蚁的内核?,金融or科技
文章图片
文|周天财经
周天财经原创出品
没有太多意外 , 上市在即的蚂蚁打破了一连串记录 。
蚂蚁H股认购人数超过155万人 , 招股冻结资金约1.3万亿港元 , 均刷新了香港新股招股记录 , 蚂蚁A股有效申购户数515.6万户 , 有效认购股数2769亿股 , 按照发行价68.8元人民币计算 , 认购金额高达19.05万亿 , 同样刷新了A股记录 。
蚂蚁上市不但是最近几年来全球规模最大的IPO项目 , 也注定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里程碑事件 , 在未来被人们反复提及 。
与此同时 , 市场对于蚂蚁的关注程度也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尽管蚂蚁旗下拥有多款国民级产品 , 人们每天都在使用 , 但在上市这样一个节点 , 市场仍然需要对这家公司做一个全方位的审视 。
蚂蚁是金融公司还是科技公司 , 便是其中一个焦点议题 。
有声音认为 , 蚂蚁靠放贷作为利润重要来源 , 仍然需要被放入金融公司的框架下 , 但细想之下却有所不妥 , 谷歌广告收入超过了八成 , 但仍然被公认为是一家非常出色的科技公司 , 而不是广告公司 。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 , 金融公司还是科技公司 , 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相斥属性 , 我们这里所讨论的 , 是当一家公司放在市场里面被审视时 , 在赛道划分时的那个「最大公约数」应该是什么 。
蚂蚁有没有金融属性?当然有 。
但从根本上来说 , 蚂蚁的根本禀赋 , 还是科技 。
01什么是科技公司?在讨论蚂蚁的具体问题之前 , 不妨首先搞清楚什么是科技公司 。
实际上 , 在去年共享办公企业WeWork筹备上市时 , 业内就对一家公司是否是「科技公司」(TechCompany)有过许多讨论 。
WeWork将自己定义为一家科技企业 , 资本市场也一度对这家公司寄予厚望 , 但结果是在经历了一系列风波后 , WeWork不但估值骤降 , 上市计划也最终流产 , 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 , 市场普遍认为 , WeWork更像是一个扮演「二房东」角色的商业地产企业 , 而不是科技公司 。
周天财经|哪个才是蚂蚁的内核?,金融or科技
文章图片
硅谷知名分析师BenThompson特别撰写了一篇文章 , 用来阐述他对于科技公司的观点 , 文中提到了几个判断重点 , 「通过软件创造出一个生态系统」、「软件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改善」、「近乎无限的规模扩展」、「交易成本趋近于零」 。
同期 , 哈佛商业评论也刊发了文章 , 认为一家成功的现代科技企业应该能够可以「改变整个行业」(transformwholeindustries) , 并以极快的速度扩大规模和业务范围 。 同时这类企业应当具备以下五个特征中的大部分:变动成本低、资本投资较低、拥有大量数据、网络效应强、进入其他领域的成本低 。
总的来说 , 科技公司作为一个商业概念 , 没有必要(也没有办法)对其进行数学化的严格定义 , 但我们已经有足够多的指标和特征 , 对一家公司是不是科技公司做出判断 。
而在上面提到的业内总结基础上 , 判断一家公司是否是真正的科技公司 , 同时还应该看这样几个关键指标:
资金是否主要投向了科技 , 收入是否主要来源于科技 , 员工是否主要分布在科技部门 , 是否对推动所在领域的尖端技术水平做出了贡献 。
当把这些标尺套用在蚂蚁身上时 , 不难发现 , 蚂蚁是一家非常典型的科技公司 。
根据蚂蚁招股书 , 2019年蚂蚁集团技术研发投入达到109亿元 , 在费用类中占比最大 , 而根据其照顾文件 , A股和H股拟募资额的40%都会被投向创新以及技术研发 。
而在2019年和2020上半年 , 蚂蚁集团的科技收入占比超过60% , 其余的40%移动支付收入也完全是依赖于科技支撑 。 可以说 , 蚂蚁集团的收入结构不是金融业的利差或者投资收入 , 而主要是技术服务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