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营销领域中的4把尺子之——销售漏斗( 二 )


1)初级应用
业务过程关键任务的量统计 。
2)次级应用

不同级别到最终成交的转化率分析:分阶段的业务量稳定后 , 分析各阶段到成交的转化率 , 目的是采用一个粗的概率来预测成交量 。
10年前 , 传统汽车的漏斗中有线索量、到店量、试驾量、订单量、成交量 , 到店的60%试驾、试驾的40%转化下订 。
但没有采用客户OneID和线索归一的逻辑 , 客户多次到店并未去重 , 进而影响整个漏斗的转化和预测分析 , 精准不精准谁关心呢?!那个时代的大部分问题都被巨大的市场红利掩盖了 。
提醒:不要采用简单的转化率来建销售漏斗(如下图) , 也不要研究橄榄型、波浪型等各种形状的漏斗所呈现的信息 , 没什么卵用 。
营销|营销领域中的4把尺子之——销售漏斗
本文插图

3)中级应用
从客户维度统计不同级别的业务量 。
高单价商品/服务有较重的直销和分销渠道 , 无法避免多个营销机构同时跟进同一个客户 , 可一个客户在一段时间内只有一个需求或购买一个大件商品 。
如此 , 品牌公司预测目标达成可能性是基于有意向的客户 , 而不是每家营销机构的线索量的叠加 , 即存在以线索量和意向客户量的2个漏斗 。

当然 , 不是一定要用客户维度的漏斗 , 这个与线索战败中他店/他品战败的占比有关 。 不同维度的漏斗可以帮助管理层定位问题 , 如同平均值和中位值所呈现出的不同价值一样 。
4)高级应用
聚焦目标达成可能 , 分析应跟进线索量的转化 。
漏斗的关键作用是预测目标达成可能性和找到可能实现目标的客户 , 比如O级为订单 , 想要达到目标就看上一级A级线索量和转化率、转化周期 , A级不足找上一级B级的线索 。
如此 , 就必须剔除已战败或已成交(或已下订)的线索 , 仅考虑有跟进价值的应跟进线索量 。
5)顶级应用
不同阶段的转化周期分析 。
当转化率不能明显提升时 , 就要考虑如何缩短转化周期:需要找出晋级周期最长的阶段、寻找提升的方法来加速转化 , 以缩短整个转化周期 。
4. 双漏斗的应用
双漏斗是从客户和我方2条线来管理和分析业务的 , 其最大价值是相互印证、判断客户意向 。 比如:
1)2B行业(eg:管理软件销售):

  • 客户角度:需求收集、方案摸排、立项启动、方案验证、招标谈判;
  • 供方角度:线索收集、需求确认、方案论证、招标谈判、赢单签约 。

只有客户方立项启动了 , 才算是从线索转入商机 , 供方才真正开始投入资源来推进、转化 。
2)2C高单价商品/服务行业:
  • 客户或意愿角度:采用D/C/B/A/O , 代表客户意向等级;
  • 供方或事实角度:已跟进、已到店、已体验、已下订、已成交 , 代表销售人员跟进客户后、推动客户到达的关键节点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销售漏斗采用客户意向级别呢?
这是因为产品或服务的趋同化、互联网的渗透和社会资源的共享与专业分工 , 让消费者的决策变得简单和高效 , 线上交互后、不用多次到店、直接下订成交 。
三、总结
销售漏斗是个非常有效的管理工具 , 可根据产品、业务模式合理设置漏斗 。 待稳定的运营一段时间后(至少半年) , 找出线索量、线索质量、转化能力的稳定关系后 , 再根据实际业务进行优化调整 。
作者:王建儒 , MBA , 独立顾问/资深专家 , 17年业务运营、运营平台规划与建设经验 。 微信公众号:王建儒的B星球
题图来自Unsplash , 基于CC0协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