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觉得累的时代,真想做那个最先慢下来的人( 二 )

人人都觉得累的时代,真想做那个最先慢下来的人
迈克尔·沃尔夫摄影集《东京压缩》(Tokyo Compression)“哪一刻 , 你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知乎上的灵魂发问戳中了太多人的痛点 。 在一个紧绷的社会里 , 人们可以从各种途径学到如何成功 , 但几乎很少被教育要接受平庸 。 对多数人来说 , 一生最重要的功课 , 就是学会接受自己的平凡 。今年 , 豆瓣上的“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达到了近11万名组员 , 他们毕业于名校 , 在组群内分享自己的“失败”故事 , 抱团取暖 , 讨论如何脱离困境 。 他们口中的“失败”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一事无成 , 而是在所谓“成功”参照之下形成的心理落差 。 名校毕业生大多从小就被寄予厚望 , 功利性的教育告诉他们考上名校就意味着成功 。 但人生远远不止于此 , 而他们也几乎没有被教授过如何战胜社会赋予的失意 。事实上 , 大多数成年人都在全力以赴地工作与生活 , 但拼尽全力之后 , 依旧只能过着普通而平凡的人生 。 “我见过北京凌晨三四点钟的样子”这类充满文艺范儿的奋斗经开始从朋友圈中悄悄退场 , 取而代之的是类似于“人生就是三个阶段:接受父母的平庸、接受自己的平庸、接受孩子的平庸”的另一种真理 。人人都觉得累的时代,真想做那个最先慢下来的人
迈克尔·沃尔夫摄影集《东京压缩》(Tokyo Compression)接受平庸 , 并不意味着甘愿低人一等 , 而是学会不攀比 , 不受唯一既定成功标准的桎梏 , 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事 。 屡屡登上热搜的“打工人”梗就是当代年轻人一面向成功学发起挑战 , 一面以自嘲的方式接受自己的平庸 。打工人 , 与之前流行的“搬砖”“社畜”都指向工薪族 。 只不过 , “打工人”带着一股返璞归真的自嘲气息 , 不像“社畜”那般直戳心窝 , 也不像“搬砖”那样低声下气 , 所以它生出了一种分外不同的生命力 , 消极的感觉也没有那么强烈了 。追溯起来 , “打工”一词是改革开放初期才从香港传入内地的 , 很长时间内 , 白领们决不会给自己贴上打工人的标签 。 当下 , 被世界牵着跑的鸡血青年们 , 终于看清了真相:无论是高管还是前台、工程师还是销售 , 其实都是平凡的打工人 。打工人梗爆红也并不突然 , 大家纷纷认领打工人的身份绝非偶然 , 这个流行词背后是年轻人对生活重压的主动出击 , 以至于“朋友们 , 觉得累就对了 , 舒服是留给有钱人的”“打工人 , 打工魂 , 打工都是人上人”“今天搬砖不狠 , 明天地位不稳”等一系列金句和表情包横空出世 。 他们以自嘲的方式消解紧绷世界带来的焦躁情绪 , 通过对职场压力的集体释放 , 让身心得到平衡 。朱德庸说:“我们碰上的 , 刚好是一个物质最丰硕而精神最贫瘠的时代 , 每个人长大以后 , 肩膀上都背负庞大的未来 , 都在为不可预见的‘幸福’拼斗着 。 但所谓的幸福 , 却早被商业稀释单一化了 。 这是一个只有人教我们如何成功 , 却没有人教导我们如何保有自我的世界 。 ”与其执着于节节胜利 , 不如保持一个玩家思维 , 不是游戏人间 , 而是在每一个阶段找到属于自我的世界 , 来体验人生这座大型游戏带来的各种滋味 。 与接受平庸相比 , 洞悉现实的游戏规则后 , 真正与自己和解 , 在内心保留一块丰富的“自留地” , 显然更能对抗社会所带来的焦虑 。人人都觉得累的时代,真想做那个最先慢下来的人
2020年5月29日 , 法国巴黎 , 民众聚坐在塞纳河畔晒太阳 。 (图 /IC)身处紧绷社会的成年人都有着诸多不易 , 偶尔从现实中抽离出来 , 多观照自己内心其他的部分 , 并将其充盈起来 , 慢慢地学着与自己和解 , 最终与这个世界和解 。汪曾祺就用他的文字告诉人们 , 人间值得:“一定要爱着点什么 , 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人生如梦 , 我投入的却是真情 , 世界先爱了我 , 我不能不爱它”“我们有过各种创伤 , 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文字里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 他游四方、品美食、广交友 , 所见所闻在他的笔下变得生动有趣 。 这是因为他觉得“世界先爱了我 , 我不能不爱它” , 所以每一个人、每一餐饭、每一株花、每一处草木、每一地 , 他都爱 , 他的内心变得充盈而丰满 。如此 , 人才更容易保持豁达和自信的心境 , 活得幽默、勇敢 , 才能更好地直面人生困局 , 重新上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