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肖钢发布重磅报告:构建数字金融监管框架,打造升级版巴塞尔协议III( 二 )
本文插图
报告认为 , 建立一套适配、有效的创新型数字金融监管框架 , 需要在原有监管框架基础上 , 形成“双导向、三支柱、多元共治”的新体系 。 所谓双导向就是要坚持风险导向和技术导向并重 , 更加重视对技术的监管 。 所谓三支柱 , 一是审慎监管 , 二是业态监管 , 三是技术监管 。 审慎监管包括宏观、微观审慎 , 而数字金融发展成为新生态 , 与原来的业务、产品监管有很大不同 。
肖钢提出 , 传统监管注重“大而不能倒”的风险 , 而新型数字金融监管不仅要关注大机构 , 还要关注小而分散的长尾风险 。 数字金融监管已超越金融机构 , 需要多元共治 , 加强国际合作 。
数字金融监管的核心目标是:为数字金融发展营造包容、稳定的法律和监管环境 , 从而推动金融与科技融合创新 ,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的能力与效率 。 要实现这一目标 , 需要遵循三大原则:创新赋能、技术导向、共治共享 。
2
创新监管指标
打造升级版巴塞尔协议III
数字金融发展不断推出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 , 带来了新型金融风险 , 也挑战着传统金融监管政策工具的有效性 。
对此 , 报告分别对不同情况进行了分析 , 比如 , 一类是传统的金融工具仍然适用 , 但需要进一步弥补监管盲区与空白;一类是监管工具的力度需要调整 , 有些监管工具需要柔性管理 , 有的还要进一步加强;一类是现有的难以适用新型数字金融发展的工具和指标需要调整和补充 。 针对数字金融面临的技术风险 , 包括网络安全、数据隐私等 , 要增加一些新型政策工具 。
针对数字金融的长尾特性 , 建立差异化的、个性化的监管政策工具 , 针对数字金融产品的系统性风险 , 要分行业建立相关的危机处置与救助机制等 , 针对技术可能引发的共振性风险也要制定规则 。 还要进一步加强数字金融监管的基础设施建设 , 鼓励行业自律 , 推动创新监管 , 继续探索监管沙盒的试点 。
技术手段虽然没有改变金融业务的本质属性 , 但是技术在广泛应用过程中 , 使得金融服务触达广度和使用便利方面超越了传统方式 , 从而使得技术风险有可能被放大或与其他风险相关联并逐渐累积 。 因此数字金融的监管不仅需要考虑其金融业务属性 , 更需要从底层技术考虑其风险 , 并制定相关的监管原则和标准 。
以技术导向的监管 , 有五大任务:一是技术准入标准要严格;二是对数据安全的保护要有有效的隔离措施;三是开放数字金融接口 , 一定要加强监管;四是严把金融业务关卡;五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 发挥协同效应 。
目前国际上尚未有成体系的数字金融技术标准框架 , 一些应用发展较快的领域 , 技术领先机构或企业起到了引领标准发展的作用;数字金融技术标准应以政府指导、企业承担、多方协作方式成体系地建设 , 现有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
报告指出 , 数字金融的技术标准应该确立“1+N”的监管框架 。 “1”指的是应该以一个数字金融的整体监管理念和原则为技术标准的基础 , “N”指的是分别以不同技术实现的途径对行业落地制定分类监管标准 。
此外 , 报告提出 , 构建数字金融监管框架 , 要打造升级版的巴塞尔协议III 。 巴塞尔协议Ⅲ的监管指标体系整体上由三大部分构成:资本充足率 , 杠杆率和流动性指标 , 其中每个大指标内部又可以根据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原则进行细分 。 此外 , 对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 巴塞尔协议Ⅲ均提出了额外的资本要求和拔备约束 。
本文插图
肖钢在演讲中表示:“要在此基础上根据数字金融发展的实践来增加一些新的监管指标 。 ”例如建立全球数字金融监管指标体系设计理念 , 如监管指标的个性化与动态化、监管功能的一致性原则、重视数据安全和消费者保护、聚焦行业监管和系统性风险、增加技术监管相关指标等;构建全球数字金融监管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 例如个体金融机构监管指标 , 行业监管指标 , 技术监管指标等 。
推荐阅读
- 金融八卦女|11月14日,钱峰雷忌出门
- 数字中国|数字中国如何影响你我他
- 公司|前三季净利下滑241% 横店影视金融投资超主业如何破局
- 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强监管,银行是受益者吗?
- 金融界|姚笛控股的北京橙花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注销
- 医疗|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医疗健康产业迎来数字革命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医疗健康产业迎来数字革命 发展机遇前所未有
- 龙猫|渤海银行董事长李伏安: 加大对汽车绿色金融生态的资源支持
- 亚当斯密经济学|中国式金融监管“三人谈”
- 21金融圈|踩雷基金一个月最大跌幅超10%!信用债经历“惊魂”一周,打破刚性兑付时代真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