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两次专题教育缘何未取得预想效果

_原题为 两次专题教育缘何未取得预想效果
“武器装备虽然要小心爱护 , 但绝不能因此而束缚官兵手脚!”北部战区陆军某旅三营教导员尚兵说 , 这样的道理看似简单 , 可要想让官兵从内心普遍认同 , 也要经历不少波折 。
不久前 , 尚兵所在部队接到换装命令 , 看着一门门崭新的火炮被运进营区 , 官兵们都很激动 。 然而 , 从接电、加温再到调整车姿 , 官兵们忙活了一下午 , 却连一门火炮都没发动起来 。
看着眼前的庞然大物 , 尚兵和营长王树刚商量:一边集中技术骨干抓紧破解装备难题 , 一边做好爱装管装教育 , 防止因为粗心大意损坏装备 。
接下来的日子里 , 尚兵一边结合自身经历为官兵讲述武器装备的重要性 , 同时也反复告诫他们 , 一定要爱护武器装备 , 把它们当成自己的“第二生命” 。
然而 , 在组织训练中 , 尚兵发现官兵操作新装备时畏首畏尾 , 有些放不开手脚 。 “这是咱营的宝贝疙瘩 , 大家操作的时候都小心点 , 一定要爱护装备 。 ”走过训练场 , 四级军士长杨帆的话语无意间飘进了尚兵的耳朵 。
这让尚兵内心有些纠结:武器装备的完好与训练成绩的提高 , 两件事好像都挺重要 。 如果继续小心谨慎、按部就班 , 虽然能确保装备完好 , 却要以牺牲战斗力为代价 , 自己组织开展爱装管装教育的初衷明明是为了提高战斗力 , 可现在却拖慢了战斗力生成的脚步 。
彼时 , 尚兵想起了前不久连队一位指导员的尴尬经历 。 工作中 , 这名指导员有将相关的作战方案和资料存在内网网盘的习惯 , 网盘的用户名和密码不少人都知道 。 一次对抗演习中 , “敌军”营文书在用网盘调取查阅资料时 , 无意中在他的网盘中发现了秘密 , 仗还没打起来 , 战局就已注定 。
复盘反思 , 虽然官兵都将问题指向了保密 , 可这名指导员却觉得有些错乱:自己对保密工作一直很重视 , 平时天天讲 , 这次演习前还专门搞了一次保密教育 , 结果他这个施教者却成了“灯下黑” 。
“对比两次专题教育 , 教育者都是在就事论事 , 虽然教育内容很具体、各种要求也提了不少 , 但用战斗力的标尺衡量 , 似乎都差了点 。 ”二级军士长张新昌说 。
是继续按部就班 , 还是打破常规?反思这两次经历 , 不少官兵表示 , 基层日常事务杂、头绪多 , 盯着眼前的工作开展教育、统一思想 , 无疑作用最直接、见效也最快 。 更重要的是 , 连队的很多琐事小事 , 讲了立刻就能整改 , 说了马上就能见效 , 上级看了满意 , 领导看了喜欢 , 种种因素都决定了这样的教育有市场、受欢迎 。
“我们的教育不能只满足于完成眼前工作 , 而忽略了打赢这个终极目标 。 ”该旅副政委苏富淼说 , 必须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 提高对战斗力的贡献率 。
为此 , 该旅一方面对教育授课层层把关 , 将一些偏离主责主业、聚焦中心不力的教案赶出课堂;一方面在广泛听取官兵意见基础上统筹教育计划 , 加大了备战打仗、职能使命等5个方面的教育比重 , 以此作为年度思想政治教育考评的重要指标 , 从制度源头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含战量” 。
教案和计划调整后 , 旅里积极协调装备生产厂家进行技术指导 , 集中破解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技术难题 。 而尚兵将更多精力放在了激发官兵训练热情上 , 坚持每天盯在训练场 , 在掌握部队动态的同时深入了解官兵思想变化 , 及时做好思想引导和鞭策激励 , 有效避免教育与实践脱节的“两张皮”现象 。
采访手记
教育岂能止于课堂
■宋子洵
军人生来为打仗 , 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要引导官兵心向战场 。 但这个简单的逻辑 , 却经常在日常教育中被忽略 。 究其原因 , 采访人员发现 , 在于一些施教者满足于课上了、话讲了、理说了、要求提了 , 而对于做没做、做得怎么样、对主责主业有没有用 , 则缺乏跟踪问效和检查督导 , 使教育止于课堂 。
不可否认 ,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乃至政治工作对战斗力的贡献率 , 仍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重大现实课题 , 需要每名政治工作干部更新观念、创新手段、勠力担当 。 一方面 , 走出自我设计、自我循环、自我检验的“怪圈” , 防止与官兵思想脱节、与练兵实践脱节、与时代发展脱节;另一方面 , 持续探索政治工作服务保证战斗力建设的作用机理 , 把政治工作贯穿到战斗力建设各个环节 , 融入到军事斗争准备全过程 , 纠正不注重“服务中心”、只满足“服务任务”的片面倾向 , 将备战打仗的导向立起来落下去 , 使“生命线”与时俱进焕发蓬勃生机 。
【教育|两次专题教育缘何未取得预想效果】[责任编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