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极体|芯片破壁者:CPU战争三十年( 二 )


【脑极体|芯片破壁者:CPU战争三十年】脑极体|芯片破壁者:CPU战争三十年
本文插图

再一个就是“文泰来”联盟本身的价值 。 英特尔与微软 , 一个在硬件一个在软件 , 看似各自为政 , 但却从南北两侧卡死了整个PC产业 。 从最开始同为IBM供应商 , 到后来两家内部达成了惊人的默契 。 比如英特尔的CPU更贵 , 微软就把Windows降价促销搞捆绑销售;微软不断推出更加消耗内存的操作系统与软件 , 英特尔就把内存加大适配系统 。 两家的策略就是高度互补 , 让消费者和PC厂商选择一家的同时也必须选择另一家 , 最终导致80、90年代PC崛起中出现了“双寡头”格局 , 一度占据PC市场90%以上的份额 。
文泰来联盟的意义是多方面且富有历史争议的 , 有人说其扼杀了PC市场的竞争 , 有人说他们联手才把PC推向全世界 。 但不管怎么说 , “文泰来”联盟给PC行业快速打造了一个标准化底座 , 各个软硬件厂商与开发者得以无障碍进入这一新兴市场 。
在英特尔的核心技术与文泰来联盟的商业手腕双加持下 , CPU很快成为了芯片产业的核心 。 而它影响最深远的副产品 , 就是x86架构 。
x86 , 统治与纷争
美国对中国不断加码科技封锁之后 , 到底哪个影响最严重?如果这个问题在街头访问 , 受访者大概率会脱口而出是手机芯片 , 但如果问科技业内人士 , 回答很可能是x86 。
英特尔获得IBM订单 , 结成文泰来联盟 , 给芯片产业内带来的最大影响是英特尔的x86架构开始成为行业默认的标准 。
而这件事其实并不完全靠英特尔的推动 。 事实上 , IBM在发放处理器订单时 , 已经开始提防英特尔会趁机做大 , 携CPU以自重 。 于是标准动作是找到第二供应商 , 于是同样从仙童走出来的AMD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
与英特尔是诺伊斯、摩尔这些“八叛逆”核心人物创建不同 , AMD的创始人桑德斯是仙童销售部出身 。 核心技术和产业洞察在当时不是AMD的强项 , 但灵活的市场手段和获取订单的决心 , 让AMD的基因里携带着灵活与韧性 。
作为IBM-PC的CPU第二供应商 , AMD深知与第一供应商英特尔的关系非常微妙 。 如果真的不断推出竞争产品 , 只会以弱攻强 , 并且造成供应商之间的内耗 。 于是在IBM推动下 , AMD也开始兼容英特尔的x86架构 , 推出了大量作为英特尔追随与候补的产品 。
而这个决定 , 也让英特尔从8086时代开始使用的x86架构不再是英特尔自己的技术 , 而变成了行业标准 。 由x86架构确定的CPU使用范畴与升级方法 , 也不断向后兼容 , 吸引更多软硬件厂商加入生态 , 最终成为整个信息时代的底层计算架构 。
今天绝大多数的PC、服务器、数据中心、超级计算机都沿用x86架构 , 支撑着国家与社会的计算 。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一旦发起芯片封锁 , x86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
8086发布时 , 英特尔的广告语是:“开启了一个时代” 。 事实上大量科技产品都会用类似的表达 , 非常套路 。 然而8086虽然很快过去 , 但其使用的x86架构 , 却如实开启了一个统治力无比强大的时代 。
但是x86的开放性和生态性是一把双刃剑 , 其好处在于让英特尔立于不败之地 , 可以一次次碾压妄图发起的挑战;但另一方面x86也容纳了众多公司进入其内部 , 引发了x86体系内无穷的竞争 。 围绕CPU这个利益制高点 , 英特尔和AMD随后展开了x86架构内长达三十年的近身肉搏 , 这可能也是x86诞生之初万没想到的 。
脑极体|芯片破壁者:CPU战争三十年
本文插图

英特尔并未能避免竞争 , 哪怕是在自家的x86架构领域 。 比如被x86培养起来的AMD , 很快就变成了英特尔的“大麻烦” 。
祸出386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