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消费|泡椒凤爪提价增收,有友食品已触顶行业天花板?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泡椒凤爪提价增收 , 有友食品已触顶行业天花板?
斑马消费 陈晓京
上周五 , 一份中规中矩的三季报披露后 , 有友食品意外迎来跌停 。
从数据上来看 , 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并不算差 , 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实现双增 , 而且外界评价也不错 , 股价大幅下挫 , 颇让人费解 。
公司产品以泡椒凤爪为主 , 产品刚需性弱 , 随着零食行业逐渐回暖 , 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却忽起忽落 , 且第三季度收入同比下滑4.51% 。
值得注意的是 , 公司收入原地踏步、依赖大单品的风险并未消除 , 再培育成一个类似泡椒凤爪的实力单品殊为不易 。
这或是公司目前最大的“痛点” 。
本文插图
【斑马消费|泡椒凤爪提价增收,有友食品已触顶行业天花板?】多次提价增收
日前 , 有友食品(603697.SH)披露 , 今年前三季度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6亿元、归母净利润1.84亿元 , 同比分别增长8.52%和21.75% 。
业绩双增 , 意味着公司今年全年业绩不会太差 。
数据显示 , 公司的主力产品泡椒凤爪 , 实现销售6.82亿元 , 占比公司收入的83.74% , 较上年同期微增0.32个百分点 , 是公司当之无愧的“顶梁柱” 。
斑马消费统计 , 2016年至2019年 , 泡椒凤爪对公司的营收贡献分别为76.27%、79.45%、81.83%和83.99% 。
泡椒凤爪收入比重逐年攀升 , 其销量增速、收入增速方面却已显出疲态 。
2016年至2019年 , 泡椒凤爪的销量分别为2.27万吨、2.73万吨、2.81万吨和2.23万吨 。 2017年-2019年同比分别增长20.26%、2.93%和-20.64% 。
上述同期 , 来自泡凤爪的收入分别为6.30亿元、7.83亿元、8.97亿元和8.44亿元 。 2017年-2019年 , 同比分别增长24.29%、14.56%和-5.91% 。
泡椒凤爪销量下降、收入逐年上升 , 且最近两年能保持在8亿元以上 , 多次提价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
2016年-2019年 , 泡椒凤爪销售单价分别为27.88元/公斤、29.60元/公斤、31.54元/公斤和37.58元/公斤 。 2017年-2019年 , 提价幅度为6.17%、6.55%和19.15% 。
公司2019年登陆上交所 , 当年将泡椒凤爪提价6.04元/公斤 , 直接导致全年泡凤爪产品销售收入同比下降接近6个百分点 , 公司营收规模首现负增长 。
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 , 有友食品的产品品类和友商已没有太大差别 , 上述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于对原有市场的深耕和挖掘 。
公司核心市场是西南和华东 , 据公司披露的今年前三季度主要经营数据 , 2020年1月-9月 , 西南、华东市场收入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加0.54亿元、0.21亿元 , 华南等其他市场收入均不同程度下降 。
另外 , 公司业绩在今年前三个季度业绩忽起忽落 ,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及第三季度 , 实现收入分别为2.1亿元、3.35亿元和2.71亿元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0.41亿元、0.88亿元和0.55亿元 , 其中 , 第三季度同比下滑4.51% 。
轻研发 , 爱理财
泡椒凤爪好卖、收入常年维持10亿元水平 , 守着这个“基本盘” , 鹿有忠家族在产品研发方面却漫不经心 。 今年前三季度 , 研发投入174.61万元 , 同比减少34.85% 。
斑马消费梳理发现 , 对泡椒凤爪产品研发 , 公司已经穷尽手段 , 除了泡椒凤爪 , 还有酸菜凤爪、椒香凤爪等 。
在上市前的招股书里 , 公司早就直言不讳:公司已掌握泡椒凤爪核心技术、占据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 , “没有非常迫切的新技术研发需求 , 使得研发投入相对较低 。 ”
正是这样的“指导思想” , 公司在最近几年的研发投入均不到400万元 , 占各年营收比重均不足1% 。 相比煌上煌、绝味食品等企业 , 公司的研发投入处于较低投入水平 。
推荐阅读
- 中新网|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576亿元 同比增长4.3%
- 社会消费品|2020年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3%
- 市场|券商策略:把握业绩确定性 继续看好高端制造和可选消费
- |10月消费回暖,餐饮收入月度同比增速由负转正
- 生活里的创意|无糖气泡水成行业风口 专家:满足新生代消费需求
- 新闻|天图资本李康林携新书作客长沙樊登书店 谈“新消费时代”
- 桥水|桥水最新动向!狂买消费、阿里和新兴市场,“世界要越来越多看中国”
- 贷款余额|10月末广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中长期消费贷增量相比9月减少
- 大众报业·海报新闻|双11生活服务消费同比大涨196% 40个地级市饿了么外卖订单增长超五成
- 青岛啤酒|求颜值要好玩双十一"尾款人"的啤酒消费"新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