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贴|临平四大锅贴店手艺传自同一个老太太( 四 )


他说每天早上 , 都要开车过来吃一盘朱大姐的锅贴 。
“我1976年生的 , 过去骑自行车、摩托车 , 现在是汽车 。最早是步行 , 一走一个小时 。从小吃到大 , 忘不了这个味道……”
一代宗师 李景杭其人
走访过4家店 , 我很想拜访这位“锅贴女王” , 电话先联系了李景杭老人 。
“不想再说了 , 我不做锅贴很多年了……”语气平淡 , 有些意犹未尽 , 但还是坚决而温和地婉拒了采访 。
从四大锅贴店传承人的描述中 , 我依稀拼凑了一些关于老人的人生碎片……
她成长在杭州学士路、一片叫思鑫坊的历史街区 。我去过 , 那里距西湖仅仅三百米远 。
对于老一辈来说 , 思鑫坊有这样的记忆:各色的蔷薇月季按照时令开放 , 腊梅幽香 , 远远飘散在幽深弄巷里 。斜风细雨过墙门 , 附着青苔的清水砖、乌漆大门、雕花门楣、铜质门环……这里的住家大多受过良好教育 , 举止客气 , 邻里间和睦相处 , 又保持一定分寸 , 被誉为旧杭州城“民国第一贵族居住区” 。
年轻的“大侠”金庸 , 在这里曾邂逅17岁的杜家小姐杜冶芬 , 渐生情缘 , 喜结连理 , 时间是1947年 。
再几年后 , 这里搬来了一户李姓的大户人家 , 生养了八个千金 , 排行第七的 , 正是李景杭 。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 , 社会变故 , 李景杭一家被迫迁到了临平农村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 老人从不愿和后辈们细说 。
“姨妈前半生挺难的!” 朱文英大姐唏嘘说 , “我从小的印象中 , 她很要强、吃苦耐劳 。年轻时 , 她做过裁缝 , 一件衣服只赚几毛钱 。成家后 , 开锅贴店 , 两小孩都托给我大姨妈照看 , 她在外面赚钱养家 。姨妈先后辗转金华、乔司、德清等地 , 开过锅贴店 , 回到临平 , 开了最后一家锅贴店 。
今年 , 孙子考上了浙师大 , 我听姨妈说 , 她这辈子终于轻松了 。
老人现在平常琢磨研究养生 , 脾气也温和多了 。
【锅贴|临平四大锅贴店手艺传自同一个老太太】她每天这样打发时间:散散步、串串门、买买菜 , 自己在家做锅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