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任正非:明年至少招8000名应届生,华为人才将分为三类,主管每年强制性10%末位淘汰( 三 )


二、战略预备队是选拔制 , 是一个转人磨芯的过程 。 加强学习 , 加强自我激励 , 不要过于在意一时成败 , 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 “乌龟”也能追上“龙飞船” 。
1、战略预备队不能像大学一样以培养为中心 , 而是选拔制 , 包括有少量的淘汰 。
战略预备队不可能把你们训练成一个非常熟练的工程师 , 它只是一个起步 , 一个转人磨芯的过程 。 经过基础训练以后 , 你可以去应聘自己有意向的岗位 , 进入那个领域以后 , 再去升华 , 靠自己去深刻认识和理解 。 比如 , 5G场景化是一个新课题 , 我们高层和技术层都还没有完全搞明白 , 现在敞开了一个机会窗 , 谁去搞明白 , 谁就有机会 。 我们很多样板点都做了贡献 , 有些文件是公开的 , 你们可以跟随去阅读 , 看看对你有什么借鉴 。
2、自我学习和努力是最重要的 。
我们的战略预备队刚刚开始 , 黄埔军校和抗大从来都是一期、二期、三期没有第四期厉害 , 这不是学员的问题 , 而是管理层面的问题 , 早期的教官不知道如何管理好训练环节 。 每天出操主要是进行一些队列训练 , 让大家转换一下精神面貌 , 调整一下身体与行为素养的作风养成 。
如果考试科目刚好不是你擅长的 , 考得不好 , 就证明你不好了吗?不会!历史上有很多没有考上大学的人成为天才 , 学历低的人也能做出很大成绩 , 历史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 关键在个人努力 , 在实践中发挥出你的作用才能证明价值 。 一时的考试不能说明什么 , 但总要有个过程;工作分配得不好 , 不等于将来你就不能冒尖 。 所以 , 预备队成员不管将来是分到哪个班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没有说落后的人将来一定不能做将领 , 我们不要因为一时没有跟上步伐就气馁了 。 大家不要太在意这点 , 而是生生不息的自我努力 。
有人可能会跑得很快 , 有人稍微跑得慢一些 , 大家不要担忧自己的起落 , 就是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也不要总去考虑人力资源应该如何激励 , 更重要是关注自己如何把事做成 , 日夜想做好工作 , 成了以后 , 激励随后自动会跟上来的 。 虽然公司的官僚化还是有的 , 但没有那么严重 , 总体是开明、开放的 , 不会恶意压制 。
3、自我激励是最重要的激励 。
华为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自我批评 , 一开会就讲自己存在哪些问题 , 如果让老员工自己表扬一下自己 , 说不出来 。 所以 , 如果领导没有表扬你们 , 自己表扬自己不也行吗?拿根胡萝卜刻一个荣誉奖章 , 在家里给自己发个奖 , “我第一 , 我第一 , 我真的是第一” 。 不要把自己一切寄托在他人的激励上 , 不要太在乎别人怎么评价 , 要在乎你自己怎么做 。
如果在某次选拔中刚好没被选上 , 别灰心 , 跟选拔老师的水平有很大关系 。 大家一定要有好心态 , 输了就踏踏实实回去做工作 , 越是这种心态越容易成功 , 当你抱着一定要成功的希望 , 心中的杂质太多 , 反而不成功 。
有人问:“在战略预备队收获良多 , 精气神得到了极大提升 , 能不能让更多的人进来淬炼一次?”我认为 , 战略预备队是在心里 , 是逻辑化的 , 而不一定是在物理形式 , 你随时随地都可以把自己当作战略预备队 , 在网上自学 , 自己鼓舞、表扬一下自己 , 刻个章贴在胸口上 , 不就预备队了吗?
三、鼓励新员工差异化成长 , 拉开差距 , 要具有基层实践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新员工在学校读书成绩很好 , 但读的是标准教材 , 成长整齐一般高 。 希望你们到了华为以后 , 在差异化的学习上 , 要敢于拉开差距 , 承前启后 。
最近我们提拔的都是新员工 , 有破格提了三级 , 为什么?希望你们能差异化 , 不要瞻前顾后 , 你进步了是不会得罪周围员工的 。 你又不是做领袖 , 领袖才会把功劳都归大家 。
我们处在新时期 , 又处在一个特别困难的时期 , 特别优秀的人才正在成长 。 我们的研发系统有九万多人 , 如果能像西方公司一样得到优质资源 , 就不需要这么多人 , 或者作出更优秀的成绩来 , 还能创造出更高价值 , 但是这个磨难会让更多的英雄产生 。 你想想 , 美国一个文件下来 , 我们几千个电路板要改板 , 更换零部件 , 算法也不一样;刚改完 , 又要改到另外几千块板去;然后打击变换了 , 又要改到另一种形式 , 几千块板的反复迭代 , 有多少英雄豪杰啊!研发之所以没有进行结构性改革 , 就是给他们一些宽松的环境 , 让他们适应 。 我们看到这支队伍在困难中变得更加有水平、更加坚强了 , 所以才有信心跟你们聊天 。
“要让打胜仗的思想成为一种信仰;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 , 这是美军马丁·邓普西上将的话 。 你看 , 我们高举美国将领的话 , 向美国学习的精神并没有因为美国打击我们而改变 。
2、研发每年会固定流动出一定比例的人员到市场、服务等各个口去 , 带着技术去理解客户需求 。
如果市场不懂技术 , 怎么与客户沟通呢?新员工在研发工作的前两年原则上不流动 , 第三年开始考虑这个问题 。 所以 , 希望每个人珍惜在研发的机会 , 完整地完成一个小合同、小项目 , 一定要有成功实践经验 , 你就有了决断能力;有了研发经验 , 然后走向市场 , 在我们和客户之间的界面实践 , 就可以放大你的认识和看法 。 如果你到市场以后发现自己就是一个纯技术人员 , 不合适在市场成长 , 还可以回流 。 公司有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 , 最典型的大循环就是余承东、汪涛、陶景文…… , 当然 , 希望你是成功实践才回流 , 不要灰溜溜回来 , 因为研发非常需要有战略洞察能力的人来做领袖 。 有些研发主管没有一线实践经验 , 不清楚前方状况 , 如何去驾驭架构呢?他们需要补上这一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