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扶贫 老手艺老字号焕发新时尚

作者:陈青(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老手艺与老品牌的相加 , 焕发出新时尚;老字号与非遗的相遇 , 是艺术的激活;非遗与非遗的互通 , 是相互的加持 。上海美术学院通过传承人、设计师与品牌联手 , 不断拓宽传承创新道路 , 有文化加持、有时代响应 , 让扶贫之路更坚实 。
今年是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 。上海美术学院在这场战役中 , 通过学院创建“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下称PACC)” , 展开“非遗跨界创新助力精准扶贫行动” , 针对贫困地区对外部资源的需求 , 集结多元社会创意资源为非遗助力 , 为扶贫工作拓展路径 。设计师、时尚品牌、老字号、非遗传承人等进行链接、融合 , 从而形成了一个个鲜活的非遗扶贫案例 。该行动先后涉及青海果洛、四川阿坝、贵州赤水、新疆喀什四个地区 , 涉及的非遗扶贫项目主要有赤水竹编技艺、牦牛绒编织技艺、藏银锻造技艺等创新设计 。这些项目对非遗传承与创新 , 引导学生关切社会民生 ,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具有重要意义 , 同时学院对培养师生科研能力 , 让知识服务社会 , 也探索出了一系列的新模式 。
扶贫,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扶贫 老手艺老字号焕发新时尚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藏族银饰
传承人+设计师 格桑花到都市留香
格桑花又称格桑梅朵 , 在藏语中“格桑”是“美好时光”或“幸福”的意思 , 所以格桑花也叫幸福花 。藏族服饰中的腰带 , 常常采用格桑花作为装饰 , 运用传统金银材料锻造工艺进行加工 , 其样式既华丽又粗犷 。银饰锻制技艺 , 由绘图到雕刻完成有30多道工序 , 包含铸炼、吹烧、锻打、焊接、擦洗和抛光等环节 。
通过将“藏银传承人+设计师”的模式进行再开发 , 让格桑花在都市服装、箱包上暗香浮动 , 通过传承人的精雕细琢融入现代时尚潮流中 , 让格桑花和幸福花从高原盛开 , 到都市留香 。“幸福吉祥”的格桑花通过银饰手工锻造技艺融合到当代的黑色朋克风服装系列设计中 , 藏族银饰古旧的感觉 , 形成了具有原始张力的朋克现代风 。在PACC的策划下 , 果洛银饰锻造传承人段松文和设计师何然牵手合作 , 创作一系列“格桑花”藏族银饰服饰系列产品 , 充分展现了手工技艺与潮流文化结合所产生的时尚魅力 。格桑花的故事还会继续下去 , 下一步 , 格桑花IP将展开孵化之路 。
扶贫,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扶贫 老手艺老字号焕发新时尚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朋克风藏族饰品
老手艺+老品牌 藤编篮带出自行车休闲风
传统手艺和传统产品的融合——凤凰自行车上的藤编篮 , 带出了一股郊野休闲气息 。2019年11月 , 藤编车篮凤凰牌自行车在中国国家进口博览会上展示发布 , 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2020年8月 , 该款非遗凤凰牌自行车完成生产 , 在凤凰官方旗舰店上线 。
自行车上的藤编篮 , 是贵州遵义藤编传承人马毅制作的 , 他是上海大学2018遵义赤水竹编研修班学员 。通过学习 , 马毅开始了藤编的跨界创新 , 2019年在PACC的策划组织下 , 凤凰牌自行车与马毅牵手合作 。此外 , 马毅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 , 传授藤编技艺来带动贫困村民就业 , 目前已有300余名村民从事藤编产品的加工和销售 。类似这样在非遗研培班中走出的学员不在少数 。
扶贫,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扶贫 老手艺老字号焕发新时尚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竹报平安”哈氏点心礼盒篮
在上海长大的人 , 总是忘不了淮海中路飘来的浓浓奶油味 , 那是哈氏的味道 , 陪伴一代代人成长 。上海哈尔滨食品厂是首批上海老字号企业 , 也是海派制作技艺区级非遗项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