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邵武府长虹桥碑记》清-张三异禺草( 二 )

《重修邵武府长虹桥碑记》清-张三异禺草
注:1)张三异(1609-1691) , 字鲁如 , 号禹木 , 湖北省汉阳县丰乐里(今东西湖区柏泉农场)人 。 清顺治戊子年(1648) , 乡试名列榜首 , 己丑年(1649)进士 。 康熙四十六年(丁亥1707年)四月十一日奉旨入祀延长县名宦祠 , 享受四季人间烟火 。 康熙五十年(辛卯1711年)十月十五日奉旨入祀河南南阳府名宦祠 。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1712年)七月十三日奉旨入祀汉阳府乡贤祠 , 康熙五十三年(甲午1714年)十月十五日奉旨入祀浙江绍兴名宦祠 。2)温岭万安桥位于福建省屏南县长桥镇长桥村 , 原名“龙江公济桥”后改称“彩虹桥” , 现称“万安桥” 。 据《玉田至略》记载该桥始建于宋朝 。 距今已有917历史 。 清康熙47年遭火焚 , 乾隆7年(1742年)重建 , 后历代都有修葺 。 现桥长98.2米 , 宽4.7米 , 桥面至水面高度8.5米 , 五墩六孔 , 船形墩 , 不等跨 , 桥堍、桥墩均用块石砌筑 , 桥屋建37开间152柱 , 九檩穿斗式构架 , 上覆双坡顶 , 桥面以杉木板铺设 。 桥中设神龛 , 祀观音 。 桥西北端有石阶36级 , 桥东南端有石阶10级 。 遥望该桥形似长虹卧波 , 非常壮观 。 1990年10月9日批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1991年3月批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2006年5月25日作为“闽东北廊桥”之一公布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洛阳桥 , 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郊的洛阳江上 , 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 ,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桥 , 原名“万安桥” 。 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 。 从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 , 前后历七年之久 , 耗银一千四百万两 , 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 。 据史料记载 , 初建时桥长三百六十丈 ,宽一丈五尺 , 武士造像分立两旁 。 造桥工程规模巨大 , 结构工艺技术高超 , 名震寰宇 。建桥九百余年以来 , 先后修复十七次 。 大修有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 , 飓风、桥坏 。 邵守赵思诚修复;明宣德间(公允1426-1435年)桥址下沉 , 潮至 , 桥梁俱没 。 知府冯桢命郡人李俊育(即李五)增正淳 , 增高三尺;万历三十二年(公元 1597年) , 地大震 , 桥梁倒塌 , 基址低陷 , 知府姜志礼修复;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秋 , 桥崩 , 知县工之琦修复;民国二十年(公元1932年)蔡廷锴军长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公路桥 , 桥面增高2米 。 抗日战争时期受到严重破坏;1993年3月—1996年10月 , 国家拨出600多万元专款 , 实施洛阳桥保护修复工程 。 现桥长742.29米、宽4.5米、高7.3米 , 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l座石亭、7座石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