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教授常驻村 扶贫又扶智

_原题为 教授常驻村 扶贫又扶智
■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 聚焦东西部教育对口支援
疫情阻挡不住脱贫攻坚的步伐 。 前不久 , 一场定点扶贫工作推进会以视频连线的方式 , 在中国农业大学和云南镇康县同时举行 , 如何确保如期完成定点扶贫指标任务 , 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成为中国农业大学与镇康县领导班子会商研究的重点 , 开展镇康农产品进校园活动、重点关注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一项项细化工作写进了2020年扶贫清单 。
2013年 , 按照教育部滇西定点扶贫工作整体安排 , 中国农业大学定点扶贫镇康县 , 从那时开始 , 县校双方就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 7年来 , 中国农业大学从党建扶贫、教育扶贫、人才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信息扶贫及学科扶贫等方面精准发力 , 帮扶镇康县于2019年4月成功脱贫摘帽 。
然而 ,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 , 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 如今 , 中国农业大学正推动定点扶贫工作从短期向长效、从治标向治本、从“摘帽”向振兴的转变 。
加强组织保障 , 党建带动扶贫
依“镇康之所需、农大之所能” , 以“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为原则 ,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制定定点扶贫工作实施方案(2013—2020年) , 提出明确规划和操作性强的实施办法 。
中国农业大学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 由书记和校长任组长 , 学校领导率先垂范 , 多次带队深入镇康县进行调研走访 , 为镇康县的脱贫致富把脉献策 。 2018年 , 中国农业大学开展服务机构改革 , 成立社会服务处 , 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社会服务处 , 定点扶贫工作成为该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 。
挂职干部是校地合作沟通联系的桥梁 , 中国农大积极选拔优秀管理干部赴临沧市及镇康县挂职 。 2013年至今 , 共有以党委常务副书记张东军为代表的6批11名干部到临沧市和镇康县挂职 , 分别担任临沧市副市长、市政府副秘书长、镇康县副县长及驻村第一书记等职务 。
协调校县定点扶贫工作、安排专家赴当地考察指导、组织专业人员技术培训、筛选产业项目和产品信息……挂职干部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 在招商引资、农产品宣传销售等工作中 , 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
在扶贫工作中 , 中国农大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 , 广泛发动学校党员教师积极参与定点扶贫工作 , 通过“指导技术生产、帮带基层党员” , 建强组织筑牢堡垒 , 促进党建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 , 培养了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党员 , 发挥党员示范作用 , 带动区域农业产业发展 , 全方位推进定点扶贫工作 , 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党建扶贫“1234”模式 , 即高举党建扶贫大旗、选择2个试点示范、建设3个平台、发展4大特色产业 。
镇康县一共有7个乡镇 , 其中木场乡和忙丙乡是条件最差的两个贫困乡 。 自定点帮扶开始 , 中国农大党委就把这两个乡的脱贫出列当作己任 , 选择其作为学校党建扶贫的试点示范 。 学校通过实施党建扶贫“1234”模式 , 设立党建扶贫项目 , 优先帮助两个乡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 在产业发展方面提供人才、技术、资金 , 做到党建、技术、人才、资金、项目全方位精准扶贫 , 有效带动了镇康县最贫困的两个乡镇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 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
【扶贫|教授常驻村 扶贫又扶智】搭建科技平台 , 聚焦产业扶贫
木场乡种植冬桃多年 , 不少村民自认为是行家里手 , 但中国农大师生的冬桃种植技术还是让他们大开眼界 。 村民杨卫东就是其中之一 , 听了中国农大专家现场培训后 , 他才发现什么才是真正的“科技” 。
科技强则农业强 , 科技兴则农业兴 。 科技小院是建立在农业生产一线 , 集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 2016年12月 , “中国农业大学镇康科技小院”在镇康县木场乡建立 , 选派博士、硕士研究生 , 驻村进行农业技术示范与推广、人员培训 , 点对点实打实地做好定点扶贫工作 , 这也是首个扎根国家级贫困县的科技小院 。
经过科技小院的师生测土配方施肥、实行果树精准滴灌以及给幼桃套袋等科学管理 , 仅一年 , 杨卫东就尝到了甜头 , 他家运用新技术种植管理的冬桃个头大、甜度高、卖相好 , 最低每斤卖到5元 , 而别家的桃子最高卖到3元 。 目前 , 在科技小院师生的指导下 , 木场乡累计发展冬桃5000亩 , 挂果1200亩 , 实现经济效益1344万元 , 农民人均增收1400多元 。
通过木场乡科技小院的实践 , 创建了科学家与农民深度融合、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的科技小院精准扶贫新模式 , 让农民尝到了科技带来的甜头 , 让当地干部与农民破除了陈旧观念 , 为全国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参考的模式 , 该模式获得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 。
学校积极协调相关资源 , 到镇康投资 。 2019年6月 , 学校为镇康县引进拼多多电商平台 , 在镇康县设立扶贫兴农项目“多多农园” , 打造电商扶贫模式 , 解决当地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 截至目前 , 网店共销售3万多单商品 , 有效带动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98人脱贫增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