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女孩当全职太太

改变了1804位贫困女孩命运的校长她公开反对女孩当全职太太为什么她会将其完全悲惨化翻阅完张桂梅12年的过往经历我终于能理解了因为反对女生当全职太太的言论 , 张桂梅又被人热议起来 。 上一次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她满脸风霜 , 含泪发言:“我这辈子的价值,就是救了一代人” 。12年内 , 是这位63岁女性咬牙坚持 , 在亲手筹建的全国第一所免费公办高中里 , 将1804名贫困女孩送进大学 。最近接受采访时 , 她的画风又凌厉起来 , 表示有学生曾带着老公、捧着钱回来想捐助学校 , 结果被她骂滚出去 。究其原因只是女孩当了全职太太 。 老实说 , 张桂梅这番话不好听 , 甚至有些极端 , 将家庭女性的归宿说成一个完全悲惨的故事 。诸如“你看男的现在找小三多少啊 , 把你甩在那个地方 。 ”以及““当全职太太时间长 , 你跟他(丈夫)没有共同语言 , 你被社会淘汰了” 。反对的人指责张桂梅道德绑架、教育理念狭隘 , 认为都什么年代 , 怎么能完全否定“全职太太”的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 。也许是不想老师受到打扰 , 昨天 , 那位张桂梅口中当了“全职太太”的女生黄付燕选择公开发声 。当我们只有站在张桂梅角度上看问题 , 或许才能真正理解她 。01**“全职太太”不只是个人选择**反对女性当全职太太 , 其实更像是张桂梅基于过往经验、认知对自己周围女学生和女性提出的警醒 。黄付燕是一个幸运的例子 。 2008年 , 她成为张桂梅筹建的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第一届学生 。12年前 , 丽江还不是我们印象里的旅游胜地 , 华坪镇也只有人均年收入刚达到1400元的小县城 。黄付燕家住在镇子旁田坪村的山脚下 , 读书时 , 回家要先坐车到田坪村 , 再步行1个小时才能到 。和周围村子里所有辍学女孩拿到的命运剧本一样 , 她的父母是农民 , 哥哥重病 , 家有外债 , 无力负担个人学费 。如果不是被人介绍到华坪女子高中 , 最终像黄付燕这样的女生只有一种选择 , 那就是没得选择 。曾在民族中学担任过老师的张桂梅见过太多女孩突然从课堂上“消失” 。 一打听才知道 , 她们不是被拉回去嫁人就是打工 , 务农 。对于张桂梅而言 , 比贫穷更可怕的是代际相传的愚昧和封闭 , 她讲述过一个亲历的极端故事 。村子里一个家庭的妈妈在家生二胎遇到难产 , 临终前想见丈夫一面 , 却被婆婆阻拦住了 。 原因听起来可笑 , 女人生娃死亡不吉利 。丈夫孝顺母亲 , 犹豫间 , 妻子没了 。 到最后丈夫自责 , 只能酗酒消愁 , 犁田在稻田里淹死了 。张桂梅不会不知道女性对于家庭的重要性 。 相反 , 她太清楚了 , “一个家庭没有妈真的不行 , 母亲的愚昧 , 常常带来整个家庭的悲剧” 。这也是她拼死筹办女子高中的原因 , “一个女孩子受教育,可以改变三代人” 。“全职太太”一词最早盛行于美国和日本 。 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 , 当一方的收入水平可以养活全家 , 对家庭更为妥善照顾的需求便催生出新的家庭分工 。在中产们眼里 , 全职太太更像是一种合理分配家庭资源的“职业” , 它是基于夫妻双方甚至两个家族默契下的一种生活状态 。优秀的家庭主妇身兼多职 , 需要是保姆 , 是幼师、理财师甚至是营养师 , 能够进一步帮助家庭扩大财力 , 提升下一代的教育水平 , 甚至完成阶级跨越 。然而 , 全职太太的成立不但需要两个家族都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相对统一的生活观 , 所处区域的社会氛围也很讲究 。她要以一己之力面对两个家族的各种问题 。 在女高读书的女孩子们 , 原生家庭可能本来就千疮百孔 , 丈夫的家族更难以预料 。 这份“工作”远比教师、白领等职业更加凶险 , 充满陷阱 。所以在张桂梅眼里 , 对她的学生们而言 , 努力读书 , 独立工作可能反而是一条相对容易走的路 。 它看上去辛苦 , 但困难都肉眼可见 , 坦坦荡荡 。02**她们是用命挣来的教育机会**为什么张桂梅不让自己的女学生当全职太太?如果你了解为了让黄付燕在内的女高学生考上大学 , 她付出了什么 , 你真的不忍苛责 。几乎是背着不理解、误会一路抗过来 , 从筹建女子高中起就走得困难重重 。为了集资 , 张桂梅上街乞讨 , 摆出劳模证 , 被当作装备齐全的骗子 。 有人骂 , 有人吐口水 , 还有人放狗咬 , 裤腿都撕破了 。直到2007年转机才出现 。 参加十七大后 , 她受到媒体和各界关注 , 靠着丽江市和华坪县分别拨款的100万元 , 学校才在一片山沟里勉强建起来 。华坪女高最早招来了100个女生 , 因为基础差 , 一道题讲8遍都不懂 。 17名老师 , 最后走了9位 。没有足够的老师 , 没有好的教育资源 , 学生基础薄弱 , 为了让学生赢得走出大山的机会 , 老师们是用生命在石缝里砸出光亮 。学校有男老师结婚 , 多一天假期都不敢请 , 仪式办完后立马回去上课 。 还有女老师刚做完肿瘤手术 , 医生建议在家休息 , 她也能穿衣服后马上回到讲堂上 。糟糕的还有张桂梅的身体状况 , 原本就得过肿瘤 。 从她脸色就能看出来 , 在一日复一日劳苦之下 , 更是憔悴不堪 。因为疼痛 , 她手上缠着胶布 , 靠各种中西药支撑 , 早上起床腿落地都像针刺一样 。 她是凡人 , 也会痛、会累 , 于是常常想着 , 明天就不起床 , 不干了 。但每天从清晨5点15分开始 , 还是能看到她举着喇叭 , 跟着学生后面监督 , 催促 , 收拾烂摊子 。付出努力的不只是老师 , 像黄付燕在内的学生也吃尽苦头 , 每分每秒拿命来学习 。中午吃饭学生只有10分钟 , 最后一节晚自习上到12点20 , 学校常见的画面是女生们时刻都在跑 , 在背书做题 , 在走廊里拼命熬 , 和夕阳日落争时间 。高压之下 , 每一个拼劲全力的高考学子 , 都会知道那是什么滋味 。正是每天17个小时的学习 , 女高师生硬生生砸开通往大学的路 , 连续10年高考综合上线率100% , 将女孩们带进厦大、川大、武汉大学 。张桂梅比我们任何人都要心疼、爱护大山里女孩 。 她曾聊起为什么学生考清华、北大对她这么重要 。答案是学生过的太苦了 。 “在高中苦 , 在大学也很苦 , 工作也很苦 , 完全没有轻松的机会 , 起步高一点 , 后一步可以缓一下” 。对一般人来说 , 高学历是自我追求 , 职业是个人选择 , 我们能看到更多元的社会 , 当然可以轻松选择当或不当全职太太 。但对于张桂梅 , 从女高走出去的每一个都是眼见着吃过苦头 , 付出比常人更多 , 老师费尽心血培养的孩子 。看到她们选了一条或许不那么好走的路 , 她难免变得着急 , 粗暴 , 甚至说是成为别人口中的“狭隘” 。03来自一位“母亲”的期待和失望当大部分人看到“让全职太太滚” , 觉得不忿时 , 很少记得对于女高学生 , 张桂梅更像一个坚强的母亲 。30多岁时 , 她也曾拥有过自己的小家 , 喜欢打扮 , 爱跳舞唱歌 , 丈夫纵容 。丈夫患癌去世 , 接手华坪儿童之家和华坪女高以后 , 这位女性便终身没有成家 , 生育 , 心甘情愿成为上千名孩子的老妈 。一天里 , 她吃饭花不了30块 , 花的最贵的一笔开销 , 是买止痛药 。 剩下的工资全部补贴给了学生 。这样的付出 , 张桂梅是不要求回报的 。 在女高 , 张桂梅定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毕业以后走出女高学生 , 不准回来 。像展翅雏鹰一样 , 她想让孩子往远处高飞 , 永远不要回头 , “背那么重的包袱干嘛 , 飞出去 , 老惦记这些地方干嘛 , 你不要老是回头想” 。如果说张桂梅对学生们还有什么期待 , 那就是希望她们独立、自强 , 有自己的事业和经济 。 能够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在华坪女子高中 , 女孩们的宣誓词就包含着作为校长的期待: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 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 , 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当张桂梅冷着脸、拒绝全职太太捐款时 , 学生黄付燕是理解的 , “我知道是自己没达到张老师的要求 , 工作的事情没有处理好 , 让她失望了 。 ”让人欣慰的是 , 捐款被拒的第二年 , 黄付燕考上了贵州安顺某小学的特岗教师 。正如她所说的“张老师话丑理正 , (反对当全职太太)她是从我们(女高毕业生)的立场去说的 。在学生心里 , 她不是圣人 , 而是一位严厉 , 却心心念念为了孩子好的“母亲” 。 从个人经验看过去 , 在一份沉甸甸的爱里 , 有担忧 , 有害怕 , 也有个人期待 。所以我理解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