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TA们为何留在广州?

近日 , 恒大研究院发布《2020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报告》 , 数据显示 , 广州2016—2019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0.3%、0.5%、0.5%、0.6% , 连续4年保持人才稳定净流入 。
城市的竞争归根结底也是人才的竞争 , 人才红利是一座城市的未来 。 上述报告显示 , 在一线城市中 , 北上人才净流入占比逐年下降、深广呈上升趋势 。 报告认为连续4年人才稳定净流入 , 主因源于广州发展速度较快、生活成本在一线城市中最低 。
人才引得来 , 更要留得住 。 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来到广州、留在这里 , 广州究竟有何令人流连忘返的魅力?
为什么选择来广州?
今年以来 , 在各类城市排行榜中 , 广州的人才吸引力方面均位居国内城市前列 。
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机遇之城2020》报告中 , 广州在“智力资本与创新”维度上与北京并列第一 。 招聘平台BOSS直聘发布的《2020二季度人才吸引力报告》显示 , 广州第一次跃居城市人才吸引力指数榜单首位 。
经济的发展韧性 , 很大程度决定了人才愿不愿意来 。
去年 , 广州以23628.6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和6.8% 的增幅 , 在4个一线城市中位居增速首位 。 今年虽受疫情影响 , 但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两手抓”的情况下 , 前三季度GDP 增长由负转正 , 广州的经济韧性可窥一斑 。
人才 , 需要施展拳脚的空间 。
获批建设规模化部署 5G 商用试点城市 ,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授予广州 “全球定制之都”案例城市;广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乐金显示 OLED、百济神州、粤芯芯片等大项目先后投产 , 恒大智能汽车、广汽丰田四期、维信诺等重大产业项目布局落子……
一个个重大项目奔广州而来 , 一片片新天地等待开拓 。 在广州 , 处处都是机会 。
科技和创新高地 , 往往是人才聚集的热地 , 广州为人才提供的优质创新环境有目共睹 。
2020 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首次将广州与深圳、香港组合 , 形成“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 排名全球创新集群百强第2位 。2019年广州的高新技术企业超过 1.2万家 , 国家科 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 9283家 , 连续2年居全国城市第一。
广州战略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正如火如荼 。 生物医学领域国家实验室筹建、中科院明珠科学园正式动工 , 生物岛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等 4 家省实验室建设初见成效 。 新型研发机构经费使用“负面清单” 等先行先试政策 的出台 , 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基金落地实施。
有氛围、有载体、有平台、有制度 , 广州是一片人才创新创业的沃土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陈捷凯已在广州学习、工作、生活了16年 , 从一名学生成长为干细胞基础研究专家 。 在他看来 , 创新的要素在于人 , 也在于环境 , 一个包容开放的环境 , 一个有着文化自信的环境 , 一个重视青年人才成长的环境 , 能够更好地激活和保护人的创造力 。
这些 , 广州都有 。
为什么留在广州?
人才来了 , 能不能留得住 , 城市的“软实力”环境有很大关系 。
一线城市入户问题 , 曾是横在青年人才面前的第一道关 。 不断放低入户门槛的广州则向他们抛出了“绣球” 。
以前 , 广州就将引进在职人才入户所需要的连续社保期限要求从12个月缩短至6个月 。 今年9月 , 广州更是计划将“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入户条件放宽为参保即可入户 。
不仅如此 , 在刚刚表决通过的《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 , 明确提出推动人才城市的户籍准入年限在广州累计认可 。 这意味着 , 广州在为更大范围引进人才、人才进入后顺利过渡 , 提供更便捷顺畅的环境 。
如果说积分入户的政策更多是面向普通务工人员的话 , 那么广州各区相继放宽“人才绿卡”的申请条件 , 则是作为户籍制度改革的补充 , 精准服务高素质人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