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汽车|巨额债务压顶、汽车业务萎靡,这家东北国企悬了( 二 )
不过 , 裂痕也在此期间浮现 , 并最终导致了仰融的彻底出局 。
得失宝马
问题的核心在于 , 华晨汽车到底算国企还是民企?
据仰融在当时向媒体透露 , 上市后不久 , 一项针对这一过程中可能导致国资流失的调查便宣告开始 。 为此 , 他还特意向中国人民银行多次解释 。 而与此同时 , 执掌沈阳金杯的赵希友也“抱病卸任” 。 仰融与他的华晨系不得不陷入低调 。
仰融案后来被认为类似民企的“红帽子”情形 , 即企业由私人资本投资设立 , 但又以公有制企业的名义注册登记或挂靠在后者名下 。 可能无人料到 , 当年华晨汽车为满足上市要求而采取的挂靠社团股措施 , 为后来的控制权之争埋下伏笔 。
1999年8月 , 华晨汽车又在香港成功上市 。 到2000年 , 在华晨汽车的运营管理下 , 金杯海狮面包车的年销量从不足一万辆激增到六万辆 , 连续四年位居全国轻型客车的市占率榜首 。 同年华晨的销售额达到70亿元 , 税后利润在全行业仅排在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之后 , 一时风光无限 。
但与此同时 , 关于华晨所有权归属的争端也越演越烈 。 在辽宁官方看来 , 华晨能发展到如此规模的前提是它属于国有 , 仰融作为出色的职业经理人作出了很大贡献 , 但后者将华晨完全视为己有 , 这是政府所不能接受的 。
最终 , 双方矛盾不可调和 。 在与辽宁官方正面接触交锋半年之后 , 被指为涉嫌侵吞国有资产的仰融败走美国 。 华晨汽车管理权由此易手 。
华晨控制权纠纷不仅令公司陷入极度混乱 , 差点还波及一笔影响日后华晨命运的重磅合作 。 那就是与宝马汽车的合资 。
本文插图
2016年01月 , 华晨宝马发动机工厂在辽宁沈阳正式投产 。 图为当时的华晨汽车集团董事长祁玉民 。 图源:视觉中国
当时宝马正寻求进入中国市场 , 按照国内政策规定 , 外资厂商必须与一家中国企业合资才能放行 。 在从华晨出局之前 , 仰融就已在和宝马初步讨论国产化的事宜 。 但随着形势变化 , 当2003年合资公司华晨宝马亮相时 , 仰融也只能望洋兴叹 。
之所以选择华晨这样一家背景和性质都含糊不清的合作伙伴 , 宝马自有打算 。 虽然在合资公司中双方各占50%的股份 , 但实际上经营大权多半操控在强势的宝马手中 , 而后台不够硬气的华晨汽车只能选择退让 。 不过 , 从合资公司中获得的巨额利润分红 , 成为华晨汽车至今为止都严重依赖的资金来源 。
以去年为例 , 整个华晨集团全年乘用车销量约为72万辆 , 其中华晨宝马的销量达54.5万辆 , 占比超过75% 。 如果扣除从华晨宝马获得的利润分成 , 在香港上市的华晨中国将直接从盈利转为亏损 , 亏损金额达到13亿元 。
现在看来 , 与宝马的合资并未让华晨真正实现所谓的“市场换技术” , 反而在坊间有着华晨已沦为宝马代工厂的各种流言 。 这也让刚在去年4月卸任华晨集团董事长的祁玉民颇为尴尬 。 尽管他频频以在任期间引进宝马发动机技术为傲 , 但市场还是对他十三年来的整体表现 , 投出了相当残酷的一票 。
而另一方面 , 华晨汽车从合资公司身上躺着赚大钱的日子也快要结束 。 按照双方此前协议 , 到2022年宝马将从华晨手中受让合资公司25%股权 , 成为持股75%的控股股东 。 这不仅表明宝马将成为第一家突破合资汽车公司外资股比上限的外资车企 , 而且意味着华晨宝马将从华晨集团的财报中出表 。
对华晨而言 , 从这块最优质资产上的获益 , 无疑将大幅缩水 。
自主没落
从表面规模上看 , 如今的华晨集团已是一家“巨无霸” 。 官方资料显示 , 其总资产超过1900亿元 , 拥有160多家全资、控股和参股公司 , 包括四家上市公司(华晨汽车、申华控股、金杯汽车和新晨动力) 。 旗下的汽车品牌 , 涵盖了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 。
推荐阅读
- 广东省|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 广东省出台这个方案
- 汽车|LG化学电池遭安全质疑 近7万辆雪佛兰Bolt被紧急召回
- 和谐|和谐汽车被沽空、拜腾汽车已''拜拜'' 冯长革会是下一个陆正耀吗?
- 龙猫|渤海银行董事长李伏安: 加大对汽车绿色金融生态的资源支持
- 日剧盘点|万盛股份联系关系交易追踪:董事长被指套取上市公司巨额利益
- 野史来探究|华晨官方回应“被申请重整” 或是最佳解决路径
- 头条近期图文|万盛股份关联交易追踪:董事长被指套取上市公司巨额利益
- 青年|让汽车行业人才开启“小家”梦
- 动力电池|【汽车人】动力电池回收——日本的不完全经验
- aaa级|华晨债券持有人诘问:AAA级国企债券,竟能如此处心积虑、恶意违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