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人民日报评论:直播经济进入下半场,冲动消费正转向信任消费
_原题为 人民日报评论:直播经济进入下半场 , 冲动消费正转向信任消费
“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号10月30日消息 , 最近这段时间 , 两个与直播带货有关的新闻引起关注 。 一个是一名网红女主播在对着镜头试穿各类名牌女装时 , 一群便衣警察闯入镜头 , 数以万计的网友围观了一场打击售假的抓捕行动 。 另一个是10月20日这天晚上 , “双11”带货之夜拉开帷幕 , 李佳琦和薇娅各自长达7个多小时的直播 , 创造了总计近70亿元的销售记录 , 相当于第一届“双11”的150倍 , 超过了今年国庆中秋档电影总票房 。
人声鼎沸的购物狂欢 , 比往年来的更早了一些 , 但直播经济的赛场上早已风起云涌 。 几千、几万、几亿、几十亿……直播间里的成交额记录“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美妆、土特、飞机、火箭……摆上货架的商品“只有想不到 , 没有买不到” 。 商务部数据显示 , 今年上半年 , 全国直播电商超1000万场 , 活跃主播数超40万 , 观看人次超500亿 , 上架商品数超2000万 。 这意味着 , 平均一天就有5万多场电商直播 , 每天观看人次超2.6亿 。
【直播|人民日报评论:直播经济进入下半场,冲动消费正转向信任消费】直播风头正盛 , 关于风力和风向的讨论也一直没有停歇 。 相比其他的经济类型 , 直播经济的护城河并不算深 , “一个主播对着一个镜头推销一件产品”的套路看似人人皆可 。 但反过来看 , 恰恰正是这种“张口就来”“随时随地”的特性 , 让“人人都是主播、万物皆可直播”成为可能 , 促成了“全民直播”“全域直播”的规模效应 , 在疫情阴霾下独辟出一条经济增长的蹊径 。 尤其在“618” , 在“双11” , 热闹的不仅是镜头里说得口干舌燥的主播 , 还有镜头外一部发热的手机和一群狂热的消费者 。
只不过 , 在热闹的喧嚣里 , 渐渐有了很多“冷思考” 。 从崭露头角的惊喜到风靡网络的辉煌 , 从一拥而上的嘈杂到良莠不齐的纷争 , 一路走来的直播经济 , 时常伴随着流量逻辑的反思、消费市场的检验和商业模式的质疑 。 入局的人越来越多 , 退场的人也不在少数 。 镜头内外 , 有小品牌下血本聘请知名主播 , 发现算上“坑位费”“保底费” , 直播竟是一门赔本生意;有小主播使出浑身解数声嘶力竭 , 一场直播下来收入寥寥 , 才感觉到市场头部效应的骨感和真实;有消费者掐着点抢到心仪的商品 , 但到手后体验不佳 , 徒留劣质的烦恼和维权的苦衷 。 纵观直播经济的发展之路 , 可谓鲜花遍地 , 也杂草丛生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 今天的直播经济已经进入了下半场 。 “跑马圈粉”的红利正在消退 , “一次性”的冲动消费正在转向“回购式”“口碑式”的信任消费 , 拥有品质和流量的雪球只会越滚越大 。 对企业而言 , 不是把商品加个链接再吆喝两声就能高枕无忧 , 背后的供应链、产业链和服务链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对主播来说 , 颜值和言值不再是唯一的“KPI” , 把路过的观众转化成忠实的消费者 , 靠的是业务能力而不是坑蒙拐骗 。 由此而言 , 再高的记录、再多的成交额 , 或许只是一时的风光 。 只有认真审视一件件产品和一个个消费者 , 才能发现直播经济的未来 。
“双11”热闹继续 , 直播间欢笑不止 。 希望这个让主播摇铃敲锣、让观众兴奋不已的零点 , 是一个标注直播经济走向成熟的节点、一个构建消费市场良好生态的支点 , 而不是“魔幻狂欢夜”的时点、“赚一波就走”的终点 。
(原题为《鲜花遍地也杂草丛生 , 直播热不妨来点冷思考 》)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推荐阅读
- 直播|王巍:11.11国美线上平台成黑马 整体GMV猛增166%
- 直播|给直播带货去去火
- 直播|直播带货火!“双11”老产品卖出新花样
- 观点评论|印度手机市场排行榜:vivo冲进前三,你知道最受欢迎的是谁吗
- 直播|创维电视11.11销量增长秘笈:品牌、技术、产品一个也不能少
- 云监工|天猫双11首次直播快递 1亿人次云监工见证数字物流进步
- 国民记者|Rita直播也出事故,账号被盗私人照或流出,直言心态炸裂
- 柏文|爆品逻辑、直播渠道撬动国内市场 广州国货美妆品牌崛起
- 兜售快乐|《你微笑时很美》未播先撕?程潇配音不贴脸,被骂抄袭官博关评论
- 观点评论|北大最强扫地僧许文龙考上本科:单词量一万五,能与留学生对话,欲考研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