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结婚更难的,是凑齐伴娘团
来源:新周刊
真心邀请朋友出席婚宴并玩得开心的 , 又何必动用“伴娘”的身份 。 /《老友记》剧照单身姑娘们不愿意当伴娘 , 真不是怕苦怕累 , 毕竟能为好朋友的婚礼增添色彩 , 何乐而不为 。然而 , 她们只能凭借这个小小的举动 , 表达自己对劣根婚俗的抗拒、对“将人类当助兴商品”观念的厌恶 , 还有恐惧 。
筹办婚礼期间遇到的每一种细节 , 都能把人烦得夜不能寝 。婚礼就是 , 一生只爱一个人 , 但份子钱永远给不完、伴娘着急赶下一场 。今年10月 , 是结婚的扎堆月——光在国庆8天 , 全国就有超60万对新人办婚礼 , 同比去年增加11.2%;“国庆假期要吃23场酒”“婚礼司仪一天一场连轴转”喜提热搜 。也是单身人士被掏空的一个月——如果说随份子钱 , 是对钱包和心脏的折磨 , 那赶场子当伴娘 , 就是对肉体上的“酷刑” 。当一位伴娘站在新娘身侧、露出甜美的笑容时 , 她心里可能在数还有多少场喜酒没喝、脚底因为站太久而起了多少个泡 。“伴娘凑不齐 , 一个掰成几个使”这句话 , 真的毫不夸张 。
伴娘 , 是一种考验友情的存在 。 /图虫创意
灵魂提问:没伴娘就办不成婚礼了吗?伴娘 , 是在婚礼上 , 除了新郎、新娘和他们的父母外 , 存在感最强的角色 , 也是最让人感到陌生的角色——“结婚为什么一定要请伴娘?”“不知道啊 , 但你看谁家没有请伴娘的呢?”就连当过N次伴娘的人 , 被问及这一角色的作用 , 也只能流水账地数出“堵门”“派红包”“递酒杯”“整理婚纱”等等形同助理的工作 , 没法正面解释存在的必要性 。实际上 , 伴娘在古代可是身负重任 。西周以前 , 婚姻是以暴力手段促成的 。 一小伙子看上一姑娘 , 需要做的不是追求 , 而是抢夺 。受当时的主流观念影响 , 大家都默许这种做法 , 以至于在后期催生出“抢婚”现象 。 《周易》里有这么一段故事:迎亲队伍赶往女方家期间 , 偶遇倾盆大雨 , 车和人都被泥水溅得脏兮兮的 , 像“满载着鬼魂的车马” 。 女方家属远远一看 , 以为是抢亲的盗匪来了 , 立刻架起弓箭、险些误伤新郎 。“抢婚”愈演愈恶劣 , 为了让宝贝女儿顺利嫁给心仪之人 , 而不是在半路被截胡 , 有些家长会在同族里挑选几位未婚女子 , 让她们跟随婚嫁队伍一同去男方家 , 这样既能壮大声势、让人不敢轻易靠近 , 又能混淆视线、让盗匪分不清谁才是新娘 。可见 , 最早期的伴娘 , 相当于新娘的贴身保镖 。
孙俪饰演的芈月 , 最初就是作为姐姐芈姝的“伴娘” , 去到别国的 。 /《芈月传》剧照到了周代 , 婚姻逐渐向平等交换的“聘娶制度”过渡 , 也就是如今还在部分地区沿用的“男方给女方家送聘礼 , 以换得结婚资格” 。制度的出发点是善意的 , 毕竟古时候大家吃的、穿的都不充裕 , 小伙子要想娶走别人家好不容易拉扯大的女儿 , 于情于理都得返还一些钱财 , 但这也给后续发展埋下一个雷——容易走入“女性是商品”的歧途 , 比如衍生出“闹新娘”习俗 。社会风气逐渐扭曲 , 女方家唯有聘请年轻姑娘伴随新娘左右 , 以分散后者得到的注意力 。在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 , 唐伯虎就遇到了一个“12人伴娘团” 。 她们的穿着打扮、身高体型与新娘秋香相近 , 起到充当新娘秋香的“替身”、迷惑唐伯虎的作用 。 这一片段虽只为搞笑 , 但也映射出伴娘替新娘分担烦恼的作用 。
一开始 , 唐伯虎还真把石榴姐错认成秋香 。 /《唐伯虎点秋香》剧照随着社会发展趋向文明 , 伴娘逐渐变成“充面子”的存在 。据中国婚博会发布的“伴娘百科” , 伴娘首先得要机灵会说话、足智多谋、能活跃气氛;其次 , 伴娘的人数依照婚礼效果和级别而定 , 比如从2位伴娘算起 , 每多邀请35到50位宾客 , 就增加一位伴娘 , 如此能达到咱们常说的“气派感” 。伴娘不再仅仅是保护、照顾新娘的人 , 而是成为与婚礼的奢华程度、热闹程度、新郎与新娘人缘好坏程度直接挂钩的“元素” 。
“伴娘能提升婚礼的视觉效果 。 ”/图虫创意伴娘一角儿 , 开始走偏 , 变得略为尴尬 。
推荐阅读
- 大参考|辣眼睛!结婚当天新郎被“吊打”,场面尴尬不已
- 中年|曾国藩结婚当天新娘子悔婚不嫁,媒人过意不去对他说:娶我女儿吧
- 情感|太岳战将猛 首推楚大明——结婚当天不见新郎只有新娘一人
- “失去的30年”:日本少子化之困
- 婚恋|法院:准予离婚。一见钟情的婚姻,结婚后女方两次离家出走
- 很多人不想结婚,离婚多,中国单身2.4亿人
- 7名商家讲述:今年双11,我们更难了
- 假结婚过户京牌儿,最没尊严的办法
- 假结婚过户京牌,值得同情吗
- 婚恋|八旬奶奶打工一年挣一万多元,大部分都给了孙子读书和结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