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你的人生路为什么越走越窄?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你的人生路为什么越走越窄?
如果不过“填空题”式的一生 , 我们又该如何过一生?
作者:艾菲 , 来源:艾菲的理想(ID:xiaoyaolsh) , 经授权发布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 , 颇为有趣 。
文章说现在中国 成年人的生活都是填空题 , 互相打招呼也是填空题 。
我 , 今年____岁 , 在____上班 , 任____职位 , 有____套房子 , 有____部车子 , 有____个孩子 。
只要其中任何一个数字填不出 , 或者数字难看 , 都可能会被其他人当作“Loser”(失败者) 。
相反 , 如果这几个数字填的漂亮 , 那么不论这个人本身过得幸福或毫无幸福可言 , 他都会被众人当作是人生赢家 。
这让我想起傅真在《最好金龟换酒》这本书里写过的一段亲身经历 。
那时 , 她在印度旅行 , 住在一位印度叔叔家里 。
当那位印度叔叔的小女儿走进房间的时候 , 他的太太指着她说:“这是我们的小女儿Jasmine , 她是硕士 , 她在Fedex工作 。 ”
傅真写到:“真的毫不夸张 , 就在那一刻 , 我的汗毛一根根竖了起来 。 当一个活生生的人只能被简化为学历和工作 , 我是发自内心觉得可怕 。 ”
一个人的工作和学历其实只是一个人的一部分 , 即心理学中所说的“社会自我” 。
而在文章开头的填空题中 , 一个人拥有的房子、车子和孩子都属于“物质自我” 。
通过“社会自我”和“物质自我” , 我们只能看到一个人对外界所展现的一切 , 但却无法看到他细腻生动的内心世界与精神诉求 , 而这就是“精神自我” 。
如果说“社会自我”与“物质自我”是我们的外部自我 , 那精神自我就是我们的内部自我 , 它代表了我们对于自己的感受 , 代表了我们活生生的灵魂、丰富的精神与生动的心灵 。
在将“自我”直接等同于“社会自我”与“物质自我”的时候 , 我们就等于选择了“填空题”的视角来看待我们的人生并衡量我们的成就 , 从而忽视了“精神自我” , 而这种忽视一定会在未来某一时刻导致严重的问题与困境 。
可是 , 如果不选择与大多数人一样的“填空题”式的人生 , 我们又该如何选择呢?
这个问题在我心中已是萦绕许久 , 这也是我持之以恒进行向内及向外探索的原因与动力之一 。
我们所在的社会告诉我们必须要取得成就、获得成功;
马丁塞利格曼(积极心理学之父)在跟我们说应该要追求人生的幸福;
弗兰克尔(“意义疗法”创始人)在跟我们说要去追求人生的意义;
佛陀在跟我们说“缘起性空”、“一切皆为梦幻泡影” , 罗杰斯和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在跟我们说“活出你自己”、“自我实现” 。
在这么多不同的教诲之下 , 我们究竟该听谁的 , 我们又应该何去何从?
这个问题真的让我思考了很久 , 而思考的时间不是以天来计算的 , 而是以年计 。
直到今天 , 我想我终于能够给出一个方向了 , 那就是:
人生向我们提出了问题 , 而我们需要用我们的一生去给予回答 。
回答什么呢?
我们需要回答的是 , 以下三道问答题 。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你的人生路为什么越走越窄?
本文插图

问题一
“我是谁?”
1974年初 , 乔布斯决定去印度进行一次精神之旅 。
他说:“我迷上了自我启蒙的想法 , 想要弄清楚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 我该怎样融入这个世界 。 ”
对乔布斯而言 , 因为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 没搞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 因此从大学退学 , 后来前往印度 , 他一直都在追寻 , 他所追寻的正是关于“我是谁”这道问答题的答案 。
追寻的过程是如此艰辛漫长 , 而我们也不是都想成为乔布斯的 , 那是不是可以不去思考与追寻 , 就这样简简单单的过一生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