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 你的“脸”正在被交易( 三 )
文章图片
某平台上出售过脸软件的发贴 燃财经截图
前不久 , 新华社也曾报道 , 一些网络黑产从业者利用电商平台 , 批量倒卖非法获取的人脸等身份信息和“照片活化”网络工具及教程 。 在淘宝、闲鱼等网络交易平台上 , 通过搜索特定关键词 , 就能找到专门出售人脸数据和“照片活化”工具的店铺 。 “一套(‘照片活化’)软件加教程35元 , 你直接付款 , 确认收货后我把链接发你 。 ”一位闲鱼卖家在闲鱼对话框内使用语音议价时表示 。
更早前 , 《法治周末》曾披露了破解某支付APP人脸识别的操作流程 。 只要持有“高质量料子”(一手高清静态正面人像大头照、身份证正反面照) , 以及过人脸技术刷机包和一部普通的小米手机 , 刷机、下载工具 , 就可以制作出活体动态人脸视频;同时后台系统抓取脚本、读取文件 , 匹配APP的动态人脸识别即可成功 。
在央视的报道中 , 一款面具就可以代替人脸进行解锁 。 科研人员在手机对面放上一款面具之后 , 他们对其进行光线、色温以及角度的调节 , 通过几次比对 , 手机就成功解锁 。 专家表示 , 该面具的制作成本并不高 , 3D打印技术就可以制作出精度尚可的人脸面具或头套 , 只要不是在极暗或极亮的背景下 , 通过面具或头套进行人脸识别的成功率高达30% 。
在人脸识别黑产的链条上 , 提供各种个人数据信息的只是下游 , 在它的基础上 , 是提供技术服务的个体或者小型工作室 , 它们提供销售人脸活化、过脸等软件和服务 。 而在最上游的 , 是利用这类信息和技术进行“变现”的人群 , 包括营销推广、薅羊毛 , 甚至金融和电信欺诈等 。 这类带有人脸信息的数据 , 甚至可以被用于洗钱、涉黑而给照片主人带来诉讼 。
根据央视报道 , 在今年8月13日 , 杭州钱塘新区公安部门抓获两名盗取个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 , 他们就是通过技术手段骗过平台人脸识别 , 在多个网络平台共盗取数千条平台账号个人信息 , 准备以每单80-100元的价格倒卖 , 但还没来得及成交就被警方抓获 。
今年年初 , 浙江衢州中级人民法院的一份刑事裁定书披露 , 张某、余某等人运用技术手段骗过支付宝人脸识别认证 , 并使用公民个人信息注册支付宝账户 , 非法获利数万元 , 最终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而获刑 。
据警方介绍 , 在上述两起案件中 , 犯罪嫌疑人均是利用AI换脸技术非法获取公民照片 , 进行了一定的预处理后 , 通过照片活化软件生成动态视频 , 骗过了人脸核验机制 。 随后 , 通过网上批量购买的私人社交平台账号登录各网络服务平台 , 注册会员或进行实名认证 。
2019年11月 , 浙江省江山市人民法院对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作出判决 , 案件缘由是 , 支付宝推广政策中有一条是当老用户介绍新用户来注册支付宝 , 老用户可以获得28元推广奖金 , 有一个诈骗团队搜集了数千人的照片信息 , 利用这些照片制作可以动的3D视频注册支付宝账号赚钱 , 共注册成功数千个账号 , 非法获利共计30324元 。
对此 , 支付宝回应媒体称 , 2018年 , 支付宝安全系统监测到部分用人脸识别进行身份认证开通账户行为异常 , 及时上报警方 , 并且升级人脸识别身份认证的防攻击技术 。
数据泄露的背后 , 也埋伏着更多的安全隐患 。
业界对网约车业务安全问题的讨论已经持续了数年 , 而在某些社交平台上 , 至今仍然有账号在询问如何在滴滴平台上“过脸” 。
在2018年初 , 广东警方就曾公布注册虚假滴滴账户的黑产案件 , 其中涉案账户几十万个 , 缴获被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20余万条 。 2019年1月 , 一起“黑产代叫”诈骗案在广东告破 。 提供“代叫车”业务的黑产中介注册了平台账号 , 并用购买到的身份证、手机号和支付宝账号进行绑定 。 随后 , 利用这些账号 , 中介以优惠价格招揽客户进行约车 , 在交易后拒付平台和司机车费 , 并在交易一两次后随即废弃原有账号 。 据警方通报 , 其中平台查证的损失达400万元 。
文章图片
事实上 , 包括人脸数据在内的个人身份数据泄露的黑产生意 , 已经成为了一条相当“精细化”的产业链 。 从黑客攻击、撞库、爬虫等渠道汇聚来的庞大的公民信息 , 汇聚之后 , 有各类中间商会进行详细分离、去重、筛选、整理 , 也就是“洗库” 。 这类经过打标签和分类整理的数据 , 用户在更多平台上的注册信息也被精准关联 。 这时的数据价格 , 就不同于早期环节的几分钱一条的“批发价” , 开始水涨船高 。 据业内人士透露 , 普通的数据大概1万条可以卖上几百元 , 而经过处理的信息更详细的数据 , 售价可以涨上几十甚至上百倍 。
这类数据之后几乎是以“定制化”的方式销售给各类“买家” , 电信诈骗是此类数据最主要的买家之一 。 2016年曾轰动全国的徐玉玉诈骗案中 , 诈骗犯就是通过QQ群 , 购买了1800条高中毕业生资料 。 普通的消费类数据 , 则可以销售给不同的零售行业去做精准推销 。
推荐阅读
- 数据|首届数字共青发展高峰论坛顺利召开,海云数据智能智造研发基地同期揭牌
- 大数据|精准推送、大数据杀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算法”
- 涨幅|10月70城房价数据:45城新房价格环比上涨 扬州涨幅0.9%领跑
- 科技日报|打通数据孤岛 让智慧医疗推动资源下沉
- 学历|提升学历后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回答太现实了
- 网点|“尾款人”,你的快递到了!
- 新机发布|内置骁龙875的OnePlus 9跑分数据现身GeekBench
- 人民日报客户端|精准推送、大数据杀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算法”
- 退伍军人|老兵,你的退伍证大有用处,请一定要保存好!
- 篮球|数据专家晒热施罗德上赛季接球出手三分命中率为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