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简牍,能为“大秦帝国”的残暴洗地吗?

近年来出土的简牍 , 能为“大秦帝国”的残暴洗地吗?|文史宴圣谛6天前以下文章来源于文史宴, 作者文史宴文史宴文史宴熟悉历史陌生化(重新解读) , 陌生历史普及化(详细介绍);通俗之中最专业(文章质量高) , 专业之中最通俗(重用户体验) 。文/桓大司马刘三解兄的《秦砖》是深度解析“秦制” , 尤重剖析“秦制”与“汉制”的区别及其演变脉络的好书 。 在书上市之前其实大司马已经能够先睹为快 , 但因为种种缘故直至今日方才读完 , 给三解承诺的读后感也今天才写 , 实在惭愧 。关于“秦制”的传统概念 , 大家一般得之于《史记》、《汉书》 , 但因为史迁、班固就是生活在秦汉体制中的人 , 他们对这种体制中一些习以为常的东西没去特别强调 , 导致后人以史、汉来拼图还原时会有一些缺憾 。 但近年来睡虎地秦简、里耶秦简、张家山汉简等大量秦汉当时简牍的出土 , 能够补齐史、汉忽视的部分 , 重构“秦制”的真实图景 。里耶秦简不过 , 这些竹简的出土却造成了一些怪现象 , 如三解在后记中所言:在新史料大量面世的今天 , 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大众普及的领域 , 对于“秦制”都缺少真正意义上的重塑 , 甚至多有将考古资料拆散 , 适应旧认知体系的行为 。 换言之 , 谬误不但没有被纠正 , 反而在一步步的强化 , 甚至走向了异化 。这句话所指的具体表现 , 就是挑选对自己有利的史料 , 同时忽视不利的史料 , 来为大秦帝国洗地 。 这种做法在网络上司空见惯 , 不仅仅是大秦帝国 , 在晚唐藩镇、熙丰变法、元明变革、明末党争等诸多问题上通过剪裁史料来扭曲史实 , 进而带节奏的帖子比比皆是 。这个时候需要有人来正本清源 , 《秦砖》无疑就是一部正本清源之作 , 足以将这些新出谬论烛照得无处遁形 , 下面大司马挑选数例说明 。“商君之法”肉刑不多就不残暴吗为秦国和商鞅洗地 , 最常见的一条就是“商君之法”没有传说中那么恐怖 。比如有人举竹简中秦律“失期”不斩只罚款 , 来证明《史记》所说陈胜吴广所谓“失期当斩”是司马迁的造谣;有人举竹简中秦律在大路上做生意都只罚款 , 来证明《史记》和《韩非子》“刑弃灰于道者”是汉代儒生造谣……诸如此类举出几例以后 , 这些人就得出暴论:大秦帝国刑罚不酷 , 商君一心为民 , 所有的负面记载都是后世儒生泼的污水 , 只为报复焚书坑儒 。其实此说完全不值一驳 , 首先律令中没有规定 , 秦吏就不能私自加码?何况陈胜的失期失的还是军队之期而非徭役之期 , 军法更加残酷理所当然 。 其次 , 秦律的罚款就很人道吗?三解通过梳理简牍 , 发现了“秦制”运行的秘密:春秋战国之际 , 秦国七世内乱 , 大贵族互相残杀殆尽 , 同时因为地处偏僻 , 民间贫困 , 没能形成有力共同体 , 没有任何力量能与国君相抗 , 商鞅乘此机会 , 为秦孝公设计了一套断子绝孙的歹毒办法来压榨民力 , 当然这套办法经过多年演变才最终落地 , 但始终贯彻着商鞅的精神 。商鞅对很多小过错进行罚款 , 今天罚你交一个盾牌钱 , 明天罚你交一副铠甲钱 。 这些小过错通常是很难避免 , 一不小心就会触犯的 , 一般老百姓罚几次就破产了 , 破产了罚金还得交 , 交不出怎么办?沦为债务奴隶即所谓“居訾” , 为国家无偿干活 , 干到罚金还清为止 。另外就是秦民为秦国服徭役和打仗 , 国家是不管饭的(只有部分精锐士兵管饭) , 你要自备餐旅费……如果自备不了 , 可以找国家借贷 , 到了期限还不了钱 , 一样的沦为“居訾” 。那当了居訾以后 , 是不是劳改上十天半个月就完了呢?不是的 。 居訾期间你不要吃饭吗?劳改一般还不算饭钱 , 但秦人居訾期间吃官家的饭是要算饭钱的 , 而且饭钱只比每天的工资低一点点……居訾完了出来你依然没什么钱 , 一次罚款或者一次征发你只能又去居訾了 。 就这样 , 你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在劳改 , 不在劳改的时间则在等待下一次的劳改 , 有爵位破产了照样居訾 , 秦始皇的刑徒坑里的尸首就有有爵位的居訾者 。而那些犯了稍重些的罪过的人 , 直接罚没为国家奴隶 , 而且一旦“罚没”就是无期徒刑 。秦法的实质就是通过轻罪重罚(包括罚没和罚款) , 尽可能的把老百姓变成奴隶 , 然后秦国国君就可以无偿的使用他们 , 指派他们进行各种生产 , 收入直接进入国君内库 , 扩大国君与贵族的差距 。 然后国君干掉贵族 , 先把贵族的领民“编户齐民化” , 然后再想办法把编户齐民“奴隶化” 。 当然 , 除了生产之外 , 也可以指派这些奴隶打仗当炮灰 , 立了功也没有奖赏 , 只有减刑 。秦统一后 , 骊山70万刑徒就是这么来的如此说来 , 简牍中所见商鞅之法 , 确实是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恐怖”的肉刑 , 因为法家都是理性化的 , 老百姓一肉刑就废了没法强制劳动来产生效益了 , 所以他们当然不推崇肉刑 , 把人变成资源来榨油的玩法更符合他们的口味 。需要注意的是 , 秦国的老百姓在这之前的生活 , 虽然不富裕 , 虽然没文化 , 但是是比较自在的 , 是不会动辄得咎变成奴隶被榨油的 。 商鞅变法 , 先用严刑峻法把老百姓尽可能弄成奴隶榨油 , 然后再给一个上阵杀敌的机会 , 用敌人的脑袋来减刑 。老百姓跟之前相比 , 首先更容易被榨油 , 然后榨油完了冒着生命危险上阵当炮灰 , 捡回一条命也不过就是恢复老百姓的待遇而已(至于得到爵位带来的物质待遇 , 之前自己勤劳致富也可办到) , 而且还不如之前的老百姓 , 因为再次被罚成奴隶的概率挺大 。 所谓大秦帝国和百姓的“双赢”从来不存在 , 除非你把双赢理解为一方赢两次 。在秦国不够强大的时候 , 把人罚成奴隶还会比较遵守自己定的规矩 。 等到秦对关东六国有了明显优势 , 规矩就是个屁了 。 秦王觉得关东地区的赘婿不利于国家创收(因为复杂的法规规定 , 赘婿可以避开部分国家徭役) , 觉得关东地区有贾人户籍的人搞长途贩运容易不好管束(秦国没杀出关中时则依赖六国贾人的长途贩运) , 于是大笔一挥 , 数十万赘婿、贾人立即按奴隶待遇处理 , 送到前线榨油和当炮灰 。此后秦国更是迈入说你是奴隶你就是奴隶的混乱邪恶阶段 。把赘婿、贾人弄成奴隶后 , 因为秦始皇北击匈奴、南击百越的野心 , 奴隶不够用了 , 于是让编户齐民向南北运输粮草 。 如前所说 , 秦国运输物资和大部分战争 , 餐旅费都由老百姓自己掏 , 国家不管饭 , 掏不起钱的找国家借 , 过期还不上就变成居訾——国家奴隶 , 因为运输距离比统一战争远了十几倍、几十倍 , 老百姓大批大批的破产为奴 。 还不够用 , 秦始皇又盯上了具有免役特权的有爵平民 , 于是陈胜吴广这种有爵平民按法规拥有的免役特权又成了屁 , 陈胜吴广被派上前线 , 等着他们的是一系列的轻罪重罚 , 这条路走下去他们大概率破产为奴 。陈胜吴广的部队不是农民起义军是秦吏起义军到了这个地步 , 秦国的官吏终于觉醒了 , “秦制”的巨兽有如饕餮 , 从建立开始就在自己干自己 , 终有一天会干到自己脸上——也就是这些秦国官吏的头上 。 于是刘邦、萧何、殷通、赵佗这些觉悟到了的秦吏纷起反秦 , 将“大秦帝国”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秦国平民只能在梦里完成阶层跨越或许有人会说 , 秦国虽然罚得重 , 但也给了平头百姓向上爬的机会 , 老百姓也能过过贵族瘾 , 于是他们会觉得秦国是个“风险大但机会也大”的机遇之地 。 而一些有心带节奏的人 , 则在“商鞅之法的残酷度”方面举竹简来反证 , 对“军功爵制促进平民阶层提升”的谬论则不举竹简反证 , 一加一减之间 , “大秦帝国”仿佛成了白莲花 。三解通过梳理竹简 , 同样发现了军功爵制的猫腻:军功爵制基本上是赎买贵族的政策 , 平民阶层只能靠军功爵来延迟自己变成奴隶的时间 , 想要实现阶层提升基本上不可能 。商鞅变法并没怎么打击贵族 , 只是给贵族上了一个官僚的套子 , 如《史记·商君列传》载:有功者显荣 , 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商鞅的意思是 , 贵族为秦王服务、用心作战可以获得权势乃至扩大权势 , 不然就无法获得权势 , 但是不会失去财产 。 其目的是将贵族驯化为国君的奴仆——官僚 。这当然对贵族的利益有所影响 , 不过贵族本来就是祖传的武士 , 擅长作战 , 自然可以通过作战立功来保持权势不坠甚至有所提升 , 所以政策的阻力就小了 。 这就像隋唐科举一样 , 初期世家大族倚仗家传的文学积累 , 能够轻松的考取进士 , 但最终贵族性仍然消减殆尽 , 成为奴仆式的官僚 。商鞅设置的军功爵在《商君书·境内》中从低到高列举如下 , 从上到下分成三个级别:士爵: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爵:大夫 , 五大夫 , 公乘 , 公大夫;卿爵:大庶长 , 四更(左更、右更、中更等) , 大良造 。大庶长以上的卿爵 , 就是专门为大贵族设置的 , 大贵族可以从大庶长起家 , 垄断高爵 。 大夫到公大夫 , 则是为小贵族预留的 , 小贵族一般起家大夫 , 立一次功就可获得五大夫以上的爵位 , 那样就拥有了食邑(只是自己享受 , 不能传之子孙) , 跟变法之前相比 , 损失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至于老百姓 , 起家没有爵位 , 砍一个脑袋升一级 , 但靠砍脑袋最多只能升到四级爵“不更” , 之后再砍了脑袋也不升爵了 , 只赏钱 。 赏的钱没什么用 , 因为你轻轻松松就被无处不在的罚款罚回给国家了 , 爵位可以抵罪但不能抵罚款 , 有爵位可以延迟变成奴隶的时间(但仍然可能成为债务奴隶居訾) , 这个对老百姓有一定好处 。 但是 , 在商鞅变法之前他们一般是不会沦为奴隶的 , 所以 , 爵位的好处属于先捅一刀再给你敷点药 , 过一阵再捅 , 而最开始老百姓是可以不用挨刀子捅的 。只有当了“吏”之后 , 平民才能靠指挥战斗来升级 , 但最多也只能升到六级爵“五大夫” , 往后就只赏钱不升爵了 。 但是 , 在秦国当吏有一个前提 , 就是家里要比较富裕(官面上的理由是家里有钱可以减少贪污欲) , 在无处不在的罚款体制下 , 家里还能比较富裕的只能说是凤毛麟角 , 极其罕见了 。 而且 , 当了吏以后禁止自己斩首 , 只有自己的部队砍头总体上达到一个数目之后 , 吏才能获得爵位赏赐 , 这要求指挥才能而非个人武勇 , 没钱读书识字的秦国老百姓抄刀子砍人可能还凑合 , 要具备指挥才能是很难的 。至于大家津津乐道的那些秦国高级名将 , 都不是什么平民出身 。 樗里疾是秦国宗室;司马错是齐国司马穰苴之后入秦 , 也是贵族;白起起家就是左庶长 , 明明白白是贵族的一员 , 有可能是楚平王太子建之子白公胜之后;王翦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 是周灵王太子晋之后 , 也是贵族;李信父祖也是秦国高官;蒙骜是齐人仕秦为卿 , 是否贵族不明 , 但即便不是 , 也只有六国的平民有可能被破格提拔 , 秦国的平民是没戏的 。所以 , 军功爵制的实质 , 是分成三段 。①卿爵收买贵族各种优待 , 有待遇上的优厚来取消贵族的独立性 , 将贵族驯化为君主的奴仆;②大夫爵是维持中层干部的待遇减少压力;③士爵是让平民推迟自己变成刑徒的时间而已 , 相比于商鞅变法之前 , 秦国平民的待遇直线下降 , 不得不上阵抄刀子砍人拼命 , 来维持变法之前的生活 。 大夫、五大夫两个爵位是给平民开的唯一的口子 , 让为吏的平民有希望实现阶层跃升 , 但家产的门槛又阻止了绝大部分的平民为吏 , 所以绝大部分平民无法实现阶层跃升 。组成秦国社会的三个阶层不同程度的受损 , 在他们之上只赚不赔的只有一个人——秦王 。 所以商鞅不愧是秦王的好狗 , 虽然他自己的结局是车裂 , 但六国仍有不少游士以他为榜样 , 前赴后继的跑到秦国帮秦王虐完本国虐六国 。商鞅应该不会长得这么慈祥如果有人问 , 都这样了秦军还打什么仗 , 为什么不跑?实际上确实有很多跑去关中六国的 , 可惜晚期跑过去的没能逃脱秦统一战争 , 成为了秦始皇诏书里的“故逋亡者” , 跟赘婿、贾人一起发配去打百越 , 榨油+当炮灰 。 当然 , 更多的秦民则因为顾忌到自己逃了家属被暴虐 , 以及时间久了被彻底驯化而没能逃走 。除此之外 , 三解还会大量纠正一些人通过对竹简断章取义来给秦国洗地的观点 。比如竹简中说秦国仍存在大量商业活动 , 还有乌氏倮、巴寡妇清这样的富商 , 并不像史书中说的商鞅消灭了商人阶层 , 但实际上秦国的玩法是禁止国内所有长途贸易和大额贸易(除去极少数与蛮族有关系的商人如乌氏倮、巴寡妇清之外) , 只允许老百姓同城摆摊卖点小商品 , 因为这样方便秦王受交易税 , 而长途贸易不好管理容易漏收 。比如许多人以外的“大秦帝国”的“消失的军团”多么牛逼 , 三解会通过梳理竹简 , 告诉你秦军实际上是平时养的少数精锐带着临时动员的大群没有经过训练的农民和罪犯上战场 , 而这些精锐平时也分散在各地当警察和司机 , 本身也从未集训过 , 战斗力压根就很差 , 在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也从来没有过“重步兵”这种玩意儿 。这样的秦军是不存在的真实的秦军装扮应该接近叫花子三解通过研究竹简 , 以及广引博采学界关于秦汉制度的研究 , 把“秦制”的运行逻辑挖掘得淋漓尽致 , 而这种逻辑 , 又贯穿于此后二千年的秦制帝国之中 , 虽然二千年中各王朝的秦制成分有强有弱 , 但秦制的精神始终如一个幽灵 , 将社会引向衰败和窒息 。 上面说的所有观点的论证过程 , 都详细的呈现在《秦砖》这本大作之中 。有人说 , 批评“秦制”是拿现代的道德标准要求2000年之前 , 是不合情理的苛评 。 其实只要你了解了秦制具体是什么 , 你就会发现 , 从纵向上来看 , 无论是跟秦以前的三代相比 , 还是跟秦以后东汉到南朝、中唐到元的华夏王朝相比 , 都是邪恶无比;从横向上来看 , 不要说比希腊、罗马 , 就是跟波斯帝国和草原帝国相比 , 秦制也歹毒得无以复加 。从文明之初进入古典时代 , 大部分文明走的是无功无过的贵族制 , 只是在界限的两段结出了两朵迥然不同的奇葩——城邦民主制和秦制 , 而这两种制度都需要大量的机缘巧合才能达成 , 值得仔细研究 。(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