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名著典籍|20世纪《阅微草堂笔记》研究综述( 二 )
80年代后 , 对《阅微》之思想内涵的体认 , 逐渐成为学界的热点 。综观诸家之论 , 大致有三种意见 。
第一种意见与五六十年代学界的看法大致相近 。不同的是 , 本期持此看法者多喜将《阅微》与《聊斋》相比较 , 并进而探讨纪昀之创作动机和《阅微》之思想倾向 。王渭清《〈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7]一文 , 在将两部作品的基本内容和思想倾向进行比较后 ,认为《聊斋》是蒲松龄寄托孤愤之作 , 作者借花妖狐魅 , 大胆揭露批判了丑恶的社会现实 , 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而《阅微》“基本内容是宣扬封建道德和因果报应的” , “总的主题是‘不乖于风教’ , ‘有益于劝惩’ , 就是宣扬封建伦理道德 , 劝善惩恶 , 以达到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的目的 。”王先霈也认为《阅微》的文学成就远不能抗衡于《聊斋》 , 其主要原因“在于纪氏落后的、包含许多错误的小说观限制了他的文学才能 , 而这种落后的小说观根源于他的封建礼教思想” 。[8] 尽管持这种意见的学者也承认《阅微》中不乏一些对我们现今有参考价值的材料 , 但对全书基本上是持全盘否定态度的 。
第二种意见认为 , 《阅微》一书 , 既有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因果报应 , 以劝善惩恶 ,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一面 , 也有暴露黑暗 , 揭示社会上种种不合理的现象 , 用以警世的一面 。因此《阅微》是一部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书 。张圣康认为 , 《阅微》“把儒家的伦理道德与佛家的因果报应结合起来 , 进行劝善惩恶的说教” , 这自是作者的局限 。但是 , 对这一部分内容也不可笼统地加以否定 , 其中有些“则是事实和传闻的记录”;有些意在“宣扬封建道德和因果报应” , 但“故事和形象的客观意义却远远大于作者的主观思想” 。尤其是书中对程朱理学的抨击和讽刺 。邵海清《评〈阅微草堂笔记〉》[10]一文 , 在全面考察纪昀著书宗旨、写作态度后 , 对《阅微》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进行了重点探讨 , 认为就其反映生活的主要方面看 , “它还是有着积极的一面的 , 而不应该像某些评论者那样全盘予以否定” 。同时也指出了书中应予批判和扬弃的封建糟粕 。由于《阅微》素材来源广泛 , 因而书中不少材料 , “对我们了解乾嘉时代的社会状况仍有一定史料价值” 。[11]
第三种意见认为 , 《阅微》之思想内容固有其不足 , 但只是碧玉微瑕 , 该书积极性的内容是主要的 , 应该予以肯定 。
曹月堂《关于〈阅微草堂笔记〉的评价问题》[12]一文 , 认为和《聊斋》相比 , 《阅微》的思想内容并无与之相对立之处 。书中所强调的“劝惩” , 只不过是作者借以包裹自己的外衣 , 实则是要以此来阐发自己的观点 , 抒泻郁愤 , “书中没有对光明境界或世外桃园的憧憬 , 所有的多是这种对现实剖析、痛斥和奚落的文字 , 然而这种来自黑暗中的牢骚和愤激 , 正是早期启蒙主义的先导 。”书中也确实有一些“鬼神之迹”的描写 , 但“作者并不是在宣扬封建迷信 , 只不过是老老实实地表现了他对鬼神的轻信和一些迷惘” , 这实际上“是继承和发挥了孔子的‘君子于其所不知 , 盖阙如也’的治学态度 , 具有唯物主义的倾向” 。曹文看法确有新人耳目之处 , 但否认《阅微》事实上存在的宣扬封建迷信、鼓吹天道轮回以及有关鬼神的恐怖描写等 , 则又有失偏颇 。
朱世英《论〈阅微草堂笔记〉之长》[13]一文 , 结合纪昀诗文、生活经历以及时代风气 , 对书中为学界所贬斥的“封建性糟粕”进行了探讨 。认为 , 首先 , 就思想渊源看 , 纪昀“‘根本六经’的主张与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清初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大学者顾炎武很相似 。其次 , 纪昀生活经历丰富 , 学问广博 , 故其“对待生活的态度是比较通情达理的” 。第三 , “封建礼教本身的内在矛盾 , 如节孝不能两全、奉老与保嗣难以兼顾等等 , 也影响到作者的思想 , 并且从作品中反映出来 , 使作品的客观意义远远大于作者的主观意图” 。从分析作者思想矛盾入手 , 这对学界深入探讨作者的哲学思想、伦理观念以及它们与作品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都有启发作用 。
推荐阅读
- 招聘|为什么鲁迅会说:奴才一旦做了主子,会比主子更能摆架子
- 鲁迅|为什么鲁迅成了当代职场男顶流?
- 鲁迅|2分硬币中的币王,一枚可以价值3200元,拥有一枚就可以了
- 鲁迅|鲁迅写下的遗言中,让后代远离2个职业,现在你可知其良苦用心?
- 古钱币|原来鲁迅也爱收藏古钱币
- 宋应星|《典籍里的中国》第2集惹争议:明代人宋应星咋留了个清代发型?
- 孔夫子旧书网|一本老版本的儿童文学名著《一岁的小鹿》的故事
- 名著典籍|古代谈恋爱不幸福?不一定,古人撩妹的手段其实很浪漫
- 辽宋夏金,名著典籍|沈括写了《梦溪笔谈》,有“全才”之称,《宋史》为何淡化他?
- 鲁迅|鲁迅与许广平:甘苦两心知;曹禺与李玉茹:老年结合恩爱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