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赵光义继位疑团:《宋史》为何要回避赵匡胤的死因?
作者: 陈二虎
文章图片
(赵匡胤)
一、正史有多少真实?
【赵匡胤|赵光义继位疑团:《宋史》为何要回避赵匡胤的死因?】宋太祖恰意气风发 , 正在派兵收拾北汉的时候 , 却在一场"烛光斧影"中离奇死亡 , 成了千年疑案 。
自古以来 , 修史都是为当权者服务 , 为尊者讳 , 也就让我们今天看到的史料与真实的历史出入很大 , 甚至有许多颠倒黑白 , 是非曲直如入云雾 。
《宋史》和《续资治通鉴长篇》的编纂者 , 编纂有关宋太祖赵匡胤与宋太宗赵光义的事迹是依据宋真宗赵恒时修撰的记录宋太祖事迹的《国史》 , 而《国史》是依托有关赵匡胤的《太祖实录》 。
据说就这"太祖实录"经过反复地修张润色而成 , "旧录"被"新录"取代 , 宋太宗朝就"实录"了两回 , 到了宋真宗朝又重新"完善" , 千真万确地说明有关宋太祖时的一些史实完全被纂改了 。 然而 , 宋太祖赵匡胤谜一样死后 , 最官方最正规也最权威的史料《宋史》仅留下惜墨如金的一行字:"癸丑夕 , 帝崩于万岁殿 , 年五十 , 殡于殿西阶 。 "
文章图片
(赵普)
也就是说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二十日 , 一生英武的赵匡胤死了 , 就这么简单 , 没说得了什么病 , 也没说治疗 , 仿佛死了就死了 , 死的好 。 按理说无论赵匡胤生病还是死亡 , 对于宋王朝都是重中之重的大事要事 , 确因为"太敏感、太意外"必须回避 。 还好 , 与北宋同时代的契丹人干净利索地说:"赵炅(也就是赵光义)自立!"也就是告诉世人赵光义阴谋杀害了其兄赵匡胤而夺权 。
继承皇位的不是赵匡胤已经成年的长子赵德昭或次子赵德芳 , 而是其弟赵光义 。 由之 , 所谓的皇朝实录 , 也就理所当然地要为宋太宗一脉服务 , 这是政治目的 , 也就有了所谓的"金匮之盟" , 这极有可能是赵光义串通赵普伪造我 , 为赵光义洗刷种种罪名 , 来说明其当皇帝的合法性 。
赵光义不光彩地当了皇帝 , 皇室成员忧惧不安 , 官员心怀异志 。
赵光义为此采取了一系列安抚政策 , 笼络人心 , 来消减"烛光斧影"的负面影响 。
文章图片
二、赵匡胤死因谜团
寻找赵匡胤死前死后发生的一些事 , 就会看出点"奥秘":赵匡胤在一个月间三次去了三弟赵光美家中 , 这是一种什么信号?无非是扶持三弟走上政治舞台 , 借以平衡二弟赵光义的权力 , 不想让赵光义一人独大 , 因为赵光义已经没把赵匡胤这个皇帝当回事了 , 公然与他叫板 , 与赵匡胤唱反调 , 赵光义潜在的力量很大呀 。
赵匡胤还有迁都洛阳的打算 , 赵光义就坚决反对 , 说了一大堆理由 , 最后 , 说了句冠冕堂皇的五个字:"在德不在险!"却让赵匡胤面对群臣沉默了 。
那么 , 沉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难道此时的赵匡胤已经被架空?本来想迁都培植其子赵德芳的势力(西京洛阳知府就是赵德芳岳父焦继勋任知府)?
又据司马光记载:赵匡胤死后 , 皇后宋氏派亲信太监王继忠出宫 , 召皇子贵州防御使赵德芳入宫 , 分明是要传位给赵德芳 。
文章图片
(赵光义)
宋皇后是左上将军宋偓的女儿 , 其母是后汉永宁公主 , 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十七岁便成了赵匡胤皇后 。
但是这个王继恩出卖了宋皇后 , 直接去了赵光义府上 , 告诉了赵光义(由此可见 , 赵光义早就准备机会夺权 , 连赵匡胤亲信的宦官都收买了) 。
推荐阅读
- 赵匡胤|赵德芳在后世传说中被赞为“八贤王”, 为何宋太祖不传位于他
- 赵匡胤|大名鼎鼎的八贤王真有其人,没有帮助杨家将,子孙成为南宋皇帝
- 赵匡胤|赵匡胤落魄时被此人羞辱,做了皇帝后,不计前嫌,还赏赐龙袍给她
- 白起|赵匡胤怒斥白起:凶徒配享武庙?大宋战力直线下降
- 赵匡胤|赵匡胤为何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赵光义到底有没有弑兄?
- 赵匡胤|赵匡胤称帝后,送给骄横的将军们一人一把剑:想当皇帝就一起上吧
- 南诏|赵匡胤为什么用玉斧划大渡河说:“此外非吾有也!”
- 赵匡胤|“烛影斧声”之后,赵光义如何对待24岁的寡嫂?心胸太过狭隘
- 刘恒|吕雉去世后,大臣们为何废掉了少帝刘弘,让代王刘恒继位?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唯独不敢动他,此人有什么本事,让赵匡胤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