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独家|科幻片有中国面孔很“尴尬”?导演张小北:看多了就习惯了

电影|独家|科幻片有中国面孔很“尴尬”?导演张小北:看多了就习惯了
本文图片

?“遇到的最大的困难 , 还是市场和资本的信任问题”

大概从六年前 , 张小北就开始涉足科幻电影领域了 。 他创立的十放文化作为一家影视开发制作公司 , 重点聚焦在科幻类型 。 除了与腾讯影业合作《拓星者》外 , 十放文化还联合摩天轮文化开发了刘慈欣的《球状闪电》 。
 

2016
年 , 张小北在受访时曾预测 , 未来三到五年 , 大众有可能真正接受国产科幻电影 。
【电影|独家|科幻片有中国面孔很“尴尬”?导演张小北:看多了就习惯了】2019
年 , 《流浪地球》成为“爆款” 。



电影|独家|科幻片有中国面孔很“尴尬”?导演张小北:看多了就习惯了
本文图片

小南:现在是2020年了 , 您觉得现在已经有了足够的国产科幻电影具有足够的文化根基和土壤了吗?

张小北:我觉得这是没有问题的 。 因为我们的社会整体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 , 我国已经初步完成了工业化 , 在一个工业化社会里面对于电影这种文娱产品的消费 , 就必然会出现高一点的诉求 , 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大势所趋的问题 。
但你要去做一个市场上从来没有先例的类型创新 , 必然有风险 。 同时我们也从中看到 , 如果你真的能够把类型创新给落实下来 , 那么市场给予的回报也是非常丰厚的 。 从这个角度来说 , 类型创新这个方向肯定是没有错的 , 后面要解决怎么样更好的把科幻类型创新跟本土市场结合的问题 。  
电影|独家|科幻片有中国面孔很“尴尬”?导演张小北:看多了就习惯了
本文图片

张小北执导的《拓星者》

电影|独家|科幻片有中国面孔很“尴尬”?导演张小北:看多了就习惯了
本文图片

刘慈欣作品《球状闪电》也将被搬上大银幕
小南:在做科幻电影的过程中有哪些经验与教训?
张小北:创作和制作环节里面有非常多的经验和教训 , 在科幻这种技术含量比较高的电影类型里面 , 千万不能投机取巧 。
一定要总结的话 , 就是 “聪明人下笨功夫” , 把该想的事都想到了 , 所有的环节该做的都做 , 不要投机取巧 , 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下做 。
技术问题我们都可以提前预估和做备案 , 所以在制作环节上 , 我虽然遇到很多挑战 , 但是都在预估的工作范围之内 。 你要说我遇到的最大的困难 , 还是市场和资本的信任问题 。 因为电影行业是和商业结合得非常紧密的行业 , 当你在做一个市场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也没有得到过验证的类型 , 你能不能做成 , 大家是不相信的 。
现在遇到一个问题是什么呢 , 郭帆导演拍《流浪地球》(获得成功) , 所有的科幻项目都在找他 。 他们只相信那些已经成功过的人 , 这个问题短期内是无解的 。
?创作弱项“缺啥补啥” , 国产科幻电影还未进入良性循环

张小北强调不能因为沉迷于科幻元素或科幻美感 , 而忽略故事和人物 。 但在国产科幻电影的起步阶段 , 更多是从补齐短板入手 , 张小北将之表述为“缺啥补啥” 。

小南:科幻电影通常会花不少篇幅来做视觉上的展示 , 但国内有些作品似乎在特效制作方面显得有些用力过猛 , 对于人物的刻画会相对薄弱 。
张小北:视效大片过去是华语电影发展的一块短板 , 当我们开始接触尝试科幻这种新类型的时候 , 肯定是“缺啥补啥” 。 但人的精力或者说资源是有限的 , 把精力花在视效上了 , 人物和情感上会相对弱一些 。 就是好比咱们饿急了会先挑肉吃 , 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 , 我们才能够重视营养搭配、膳食平衡 。
这是必经的阶段 , 科幻电影还得花点时间 , 重新去找到一个对的方向 。 我觉得科幻电影如果按照前年、去年的趋势正常发展下来 , 再有个三四年左右能够差不多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 , 但是今年的疫情改变了这个情况 , 还得再花个四五年时间 , 才能重新进入到良性循环阶段 。 但也不用特别悲观 , 我知道今年有很多科幻电影在筹备 , 明年、后年又会有一批不错的作品 。  


推荐阅读